编者按:
食用菌是我省农业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省食用菌年生产产值达30多亿元。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期,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以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为抓手,培育“1+N”的新型生产模式,加快标准化、轻简化、智能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去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团队在区域试验站和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包括食用菌工厂化轻简化生产技术、食用菌生态循环利用技术、食用菌新品种和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等三大类16项技术。加快这些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我省食用菌向工厂化、轻简化、绿色化、优质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有助于食用菌生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现将这些技术分期介绍。
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是融科学配方、机械化作业、高效灭菌和菌棒集中培养于一体的先进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节工省本、菌棒质量高等优点,较传统制棒效率提高150-200%,适用于香菇、黑木耳、秀珍菇、茶树菇等菌棒工厂化生产。目前,该技术在磐安富盛家庭农场、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庆元盈嘉食用菌合作社、庆元县喜鹊家庭农场等团队技术示范基地示范。
食用菌菌棒生产技术要点如下:
1.选址布局
选址。要求环境清洁,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排水通畅,不易遭受洪涝、台风灾害;通风良好,水电配套,交通便利。
布局。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同时满足便捷和清洁化生产要求。
环境要求。配置原料预湿废水回收池,避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经沉降、过滤后的清洁水可再次回用。灭菌采用清洁能源或者配有废气处理装置,避免污染大气。配有废棒无害化处理设施。
2.设施装备
设施。配置原料区、配拌料区、装袋区、灭菌区、冷却接种区、发菌区;配套检验室、留样室、档案室、出菇试验场地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装备。配备粉碎机、过筛机、称重机、拌料机、装袋机、液压铲车、周转架、灭菌器、冷却室与接种室净化装备。拌料装袋宜装配成套流水线、轨道作业,灭菌设施宜采用高效节能灭菌灶,冷却、接种室配置控温系统、通风换气过滤系统、除湿设备、照明及温湿度记录仪等。
3.品种选择与生产季节
香菇。品种:“L808”“L135”“241-4”“庆科20”“武香1号”“931-9”“浙香6号”“庆科212”等。接种期:中低温品种2月-6月为主;高温品种1月-2月为主;出菇季节:全年,夏季为淡季。
黑木耳。品种:“Au916”“黑山”“丽耳3号”等。接种期6月下旬-9月上旬。出耳季节:11月-4月。
秀珍菇。品种:“台秀”“农秀1号”“杭秀1号”等。接种期12月-翌年3月。出菇季节5月-10月。
茶树菇。品种:“古茶1号”“古茶2号”“古茶988”等。接种期全年。出菇季节全年,春、秋季为旺季。
4.筒袋与原料准备
筒袋。栽培筒袋符合装袋机、灭菌压力等要求,立式冲压出料机型一般适合短包。采用高压灭菌的,一般要求聚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的,采用聚乙烯袋。
原料。主料颗粒度大小符合生产标准要求。
5.菌棒生产
配料。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食用菌料棒生产基础配方如下。
香菇 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石膏1%,含水量50-65%。
黑木耳 杂木屑79%、麸皮5%、砻糠10%、棉籽壳5%、碳酸钙0.5%、石灰0.5%,含水量50-55%。
秀珍菇 杂木屑50%、棉籽壳29%、麸皮20%、石灰1%,含水量60-65%。
茶树菇 棉籽壳82%、麸皮15%、石灰3%,含水量60-65%。
拌料。一般要求拌料2次以上。拌料前,杂木屑振动过筛,剔除粗大的小木块,以避免刺破筒袋。再将麸皮、石膏等辅料与主料充分混合,调节含水量,干湿搅拌均匀,使基质含水量、酸碱度适宜。
装袋。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机器装袋速度、工位数合理配置,保证夏季在4小时内完成装袋,冬季在6小时内完成装袋,避免原料酸化。
灭菌。采取常压灭菌的,灭菌箱体宜预热,及时将装袋后的料棒连同周转架移入已预热的灭菌灶进行升温灭菌,4小时内使料温升 到 97-100℃ ,100℃ 保 持12-16个小时,视灭菌条件和容量适当增减保温时间。同时,做好灭菌过程记录。
冷却。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降至60℃-70℃时,将料棒连同周转架移到已消毒的洁净冷却区,有条件的先进行预冷,然后进行强冷。
接种。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室应清洁,并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接种区域应进行无菌监测,严格把好菌种质量关和消毒关。每天接种后,接种区域应及时清洁和杀菌,保持无菌环境。
发菌。在清洁、干燥、适温、通风、避光的发菌室或发菌棚内发菌,发菌室或发菌棚应事先消毒杀虫,培养温湿度根据品种特性而定,一般适宜温度为 20℃-25℃,适宜湿度为60%-70%。接种后每7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若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棒,立即清理出发菌室,作无害化处理。
6.质量检验
养菌后及时检查菌棒相关质量指标;查验生产记录;留样发菌、栽培并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整改。
7.档案管理
生产档案。包括制棒时间、数量、培养基配方、料棒紧实度、灭菌过程、重量、酸碱度、菌种来源、接种时间、发菌过程、检验记录、操作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样品留存。
经营档案。包括菌棒种类、品种、接种日期、发满日期、购销合同、销售记录。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 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