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品牌

“松阳银猴”品牌价值达22.7亿元

看松阳茶品牌如何打造“金名片

  □本报记者 俞霙 文/摄
  松阳是个茶香四溢的地方。在这里,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
  2018年,松阳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08.1亿元!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50%来源于茶产业,农业产值60%来自茶产业。松阳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乡村的产业振兴、农民的增收致富、文化的传承弘扬,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松阳拥有茶叶品牌150多个,其中,“松阳银猴”“松阳香茶”为区域公用品牌。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2018年,“松阳银猴”品牌价值达22.7亿元,在茶叶品牌价值中居丽水市首位、全省第四位,被认定为“中国最具经营力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松阳茶叶高品牌价值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秘密?近日,记者走进松阳,一探究竟。
茶叶品牌建设势头强劲
  4月的大木山骑行茶园,茶香四溢、生机盎然。镶嵌其间的茶室、骑行绿道、茶叶博物馆,韵味独特,让人流连忘返。“茶二代”孟雪芬将胶囊茶叶放入泡茶机,简单操作后,一杯醇香的绿茶很快便泡好了……“我正在探索用咖啡理念来做茶,针对年轻群体开发推广新产品。”孟雪芬说。思维活跃的孟雪芬,不仅在大木山骑行茶园里开了茶室,致力于茶艺推广,还拥有自己的茶叶品牌,她想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把家乡的茶叶品牌打造得更响亮,去年她的茶叶线上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
  当前,一大批像孟雪芬这样的茶人,正试图在原有松阳茶产业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批有创意、有影响、有口碑的名品名茶。
  近年来,松阳一直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谋划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角、社会助动”的品牌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早在2001年,松阳就提出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银猴白茶、银猴龙剑、银猴山兰”产品品牌体系,引领茶产业发展。如今,借助“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和“丽水山耕”品牌建设的强劲势头,结合名牌培育工程,松阳制定茶产业名牌梯度培育计划,对重点企业重点帮扶指导,鼓励企业使用双品牌“松阳银猴(松阳香茶)+自有商标”,既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又为生产企业自创品牌提供条件。
  为提升区域品牌识别度,放大松阳茶品牌的集群效应,近年来,松阳还通过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在外经营松阳茶的业主按统一标识、统一店招的形式,对松阳茶销售门店进行装修,从消费者最直观的角度推广松阳茶品牌。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家品牌直营店在全国各地铺开。
茶元素融入城市形象
  在松阳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上,有令松阳人自豪的全国最大绿茶交易市场——浙南茶叶市场,有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茶香小镇,有展现松阳茶文化形象的丽水首个茶叶博物馆……茶元素早已融入这块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松阳县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松阳的城市品牌形象日渐清晰。
  4月的浙南茶叶市场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茶农陈菲从事茶叶交易已有十来个年头了。“我早上8点钟就过来了,我做的是香茶,今年茶叶品质好,价格也相对较高,这段时间每天能卖出将近150公斤茶叶。”陈菲说,“背靠这个市场,松阳茶叶交易没有明显的淡旺季,我们的茶叶一直不愁卖。”这是发达的交易市场带给松阳茶农的底气和自信。
  作为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过去一年,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达7.91万吨,累计交易额57.9亿元,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4000多名茶商常驻市场,带动十余个省150余万茶农的1000余万亩茶园销售,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在全省上下如火如荼地建设“特色小镇”之时,松阳以新兴镇为基地谋划推进“茶香小镇”建设,并已成功跻身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录。未来,这里将探索以茶为主题的茶叶创谷之路,实现茶产业“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融合产、学、研、康、艺、情、旅全面发展的业态理念,把茶乡打造成开放、兼容、共享的茶界“硅谷”。
  为讲好韵味深厚的本土茶故事,松阳深入挖掘茶文化、茶元素,在新兴镇建造茶叶博物馆,通过1000平方米的展馆,将松阳茶文化形象和“六茶共舞”之势巧妙融合,传播松阳的茶之史、茶之道、茶之俗和茶之业……
  茶元素在松阳的融合实践远不止于此,这当中不得不提全国最大骑行茶园、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木山骑行茶园。这个茶旅融合的示范景区,每年都吸引五六十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达到四五百万元。
  茶产业融合之路,不仅助力茶乡实现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双丰收,还极大地提升了松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茶农幸福感、获得感以及以“茶”为鲜明特征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田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茶”动能。
生态种植助力品牌提升
  在3月底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中国碳中和茶项目松阳试验基地”在松阳揭牌落地,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据悉,此次揭牌的试验基地总面积300多亩,主要茶树品种为乌牛早、龙井43和白茶。目前,基地已建成物联网数据监控系统与微滴灌自主浇灌系统,实现了“猪—沼—茶—果”循环种养。
  该试验基地负责人孟文化说,接下来,将在试点茶园进行低碳技术改进,引入国际权威机构核算采取整改措施后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对多余部分采取碳中和措施,甚至实现零排放,认证后的产品贴附“碳中和茶”标签,进一步探索茶叶品牌提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
  近年来,松阳涌现出了不少敢于创新的“茶二代”,他们见识广、理念新,为松阳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了新思路。“80后”“茶二代”叶洪清,带头尝试有机茶种植。在他看来,父辈种茶,喜欢用老套路,产量上不去,效益也不高。自从改种有机茶以来,这些问题逐渐好转,每公斤有机茶卖出了2000多元高价,今年春茶刚上市,便被客商预订一空。
  近年来,松阳全面推行茶叶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措施,在源头上把控着茶叶的品质,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全县域整建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松阳茶产业发展更趋绿色生态,更具发展活力,让松阳先后获得诸多国字号荣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
  松阳县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的若干意见》《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去年松阳县委县政府提出,通过实施“种植质量提升”“加工品质升级”“品牌市场拓展”“经营主体培育”“产城融合发展”“产业转型保障”六大工程,将松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茶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