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身背砍柴刀,手握长木棍,每天行走15公里

公墓巡山员24年如一日守护着9个公墓

  •   一个人,9个公墓,每天巡山两趟,步行15公里以上,这就是史济桥老人每天的日常。史济桥是鄞州五乡镇联合村人,今年76岁。他用双脚丈量着墓园的每一寸土地,终日与数万墓碑相伴,巡山防火整整24年。
      前不久,笔者跟随史济桥上山,体验了一把公墓“巡山员”的生活。
    每天巡山,步行15公里左右
      每天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史济桥就从家里出发了,从家门口的墓区开始巡查。9个公墓,5.4万座坟墓,他每天要巡查两遍,一天的步行量在15公里左右。
      出门时,他随手抓起一件橙色背心,上面印有“护林巡查”。“穿着这身衣服,我说的话多少会有人听,否则人家都嫌我‘多管闲事’。”
      巡山24年来,老史基本上都是独来独往,每天相伴左右的就是两件工具,一把砍柴刀,一根长木棍。“如果发现小火苗,可以用木棍扑灭;上山时,可以当拐杖;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就用这个开出一条道;碰上蛇鼠、野猫,还能用来驱赶。”老史说,这根木棍好比是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大有用处。
      这样一根木棍,老史用了好几年。因为使用频繁,木棍表面光溜溜的。
    清明期间,只睡两三个小时
      每年清明期间,是巡山员最忙碌的时候。“现在扫墓都赶早,凌晨以后,扫墓的人就慢慢多起来,听到外面有动静,我就睡不踏实,就要起身看一看。”史济桥说,每年3月底到4月初,是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22点左右开始巡山,一天要巡两三趟。“扫墓的人多了,安全隐患就大。纸钱没烧完,一阵风吹过,可能就把枯木点着。”史济桥说,巡山护林关键就是要吃苦。每天负责9个墓区的巡查,一次巡查要三四个小时。有的巡山员骑电瓶车巡山,而史济桥都靠两条腿。几十年下来,他练就了健步如飞的本事。“以前走路没那么快,巡山以后,慢慢练出来了,权当是锻炼了,身体好得很。”老史拍拍胸脯,一脸得意。
      巡山员,不光考验脚力,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站在山脚下,老史都会习惯性地往远处看。“看到有冒烟,说明着火了,我就马上跑上山。小火苗,直接扑灭。火势严重,就报告村里。”
      年复一年的徒步巡查,史济桥成了山里的“活导航”。哪怕在山脚下看到冒烟,他都能精准找到起火点的位置。近10年,老史负责的墓区范围内,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正走着,史济桥看到有人在墓园烧纸钱,便走上前提醒:“烧纸钱的时候小心点,到路边来烧,别把树点着了。”“好的,我们会注意的。”男主人客气地说道。
      后来,史济桥对笔者说,有时候碰上脾气不好的,就会怼一句“要你多管闲事”;有的扫墓客在坟头放鞭炮,劝说无用,他就等在一边,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才起身离开。
      一路上,看到有人拎着鞭炮上山,他都会说一句:“墓地不能放鞭炮,小心点。”
    文明祭扫越来越流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