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走在前列

国家级项目示范基地落户长兴林城

  □本报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孔朝阳
  本报讯 4月1日,“国家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示范基地”在长兴县林城镇北汤资源化处理站挂牌并启动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科技部立项,住建部、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北汤资源化处理站因其先进的处理技术成功入选。这项名为“强化好氧堆肥发酵处理”的技术,能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实现对空气、水体、土壤零污染,且运行稳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弱的农村地区复制推广。
  2016年,林城镇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建设了强化好氧堆肥发酵处理技术设施。一期已投入资金90余万元,覆盖6个村。今年5月将启动二期建设,投入210万元,覆盖其余的12个村。每天定点定时到各村收集生活垃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集中分类处置全覆盖。
  目前,林城全镇每天收集生活垃圾3-5吨,依托专业化的运维管理,出肥约800公斤,经省农科院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林城镇是农业大镇,有花卉苗木基地近万亩,垃圾成肥后,均交由周边的种植大户使用,真正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