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畜牧兽医

杭州正兴牧业:绿色发展有看头

  在杭州临安区板桥镇,提起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人们都会连声称赞了不起。它从一个不起眼的养殖场,跨越成为一个闻名省内外的示范企业,并成为浙大奶牛研究所试验牧场。多年来,正兴牧业依托科技和创新的力量,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这也是临安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走进正兴牧业的奶牛养殖场,一台TMR混料机(按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分混合的新型设备。)格外惹眼。公司总经理叶峰介绍说,眼前这台混料机,再加上另外一台牵引移动式混料投料机,是两年前企业花了近百万元引进的先进设备。正是有了这两台设备,才保证了牧场内1100多头奶牛能够稳定喂养,产高品质鲜奶。
  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智能化手段,正兴牧业的奶牛得到了科学优质管理,奶牛单产和牧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2018年,公司3万吨饲草料调运中心正式投产,实现混合饲料加工生产由之前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转向计算机精准配料、自动化生产。据了解,使用该套设备后,散装玉米仓储替代袋装,节约原料成本15.26万元。自动化饲料生产节约加工成本2.83万元,加工时间由每批次10分钟缩短到5-6分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TMR混料+自配精料+干草的饲喂模式,还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叶峰说,现在213头转群牛平均体重达到659.34公斤,转群牛体重标准由上一年的580公斤提高到了600公斤,合格率达到92%。
  市场日新月异,养殖场的生产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之前的生产线又需要进行产能提升的技术改造了。”今年,叶峰又开始盘算,眼下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新一轮技改是必然的。“上一次生产线引进后,公司生产线的工人减少了30余个,这一次除了精简一线工人,单从饲料包装成本这一块考虑,就能节省30万元左右。”用科技手段提升牧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一直是正兴牧业的发展之路。也正因此,正兴牧业稳步向前,成为行业内的闪亮之星。
  除了“机器换人”,正兴牧业向科学管理、转变模式要效益。面对去年上半年商品猪价格持续低迷,下半年非洲猪瘟来袭的困境,公司转变销售模式,控制生产成本,不仅有效完成年度生猪销售任务,各项技术指标都趋于正向发展,猪场实现扭亏为赢。
  此外,通过管理模式的更新,正兴牧业犊牛的饲养成活率大幅提高。通过自配犊牛颗粒料及渣类饲料综合利用模式,去年8-12月,养殖场转入474头犊牛,饲养成活率达到98.94%。
  眼下,种养结合是养殖粪污由废变宝的有效途径。去年,正兴牧业积极与周边种植基地对接,全年共计输出沼液2376车次,累计消纳沼液2.13万吨。同时,公司与锦海农业、森禾种业、锦兴农业及野草农业等有机肥加工企业或种植基地合作,全年销售牛粪、猪粪7000吨,比上年同期的4923吨增长42.18%。养殖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在正兴牧业得到有效实施,为当地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空间。
  据临安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正是通过“机器换人”、科学管理、种养结合等手段,实现了畜牧企业节本增效、绿色发展。
金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