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从小嗜好学医,年轻时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首次把秦汉时期的养生学纳入医学的内容,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他把病因学说、脏腑经络学、同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有机联系起来,总结出不同的治疗法则,后人遵称他为“医宗之圣”。张仲景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时间,每月初一和月半,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给百姓治病,分文不取,这也是“坐堂”一词的由来。后来,他辞官从医,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两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他确立的“六经”“三阳证”“三阴证”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养神为本 合理饮食
张仲景认为只有健康的精神,才有健康的身体,“养神畅志,立志修德”是精神修养之本。任何人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实现健康长寿。因此,他很注意节制私欲,包括名利的奢望及酒、色,强调消除,决不见异思迁。因而,工作中他把权、势、钱看得淡如清水,在为他人治病中,他不分富贱,一视同仁。
张仲景的饮食养生秘诀,认为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保证必要的营养,强调饮食“两五配四加新鲜”,其意是指饮食中的主食为五谷相兼,粗细搭配,五味分别是辛、甘、酸、咸、苦;副食中菜肴的性味与烹制的味道要相适合,不可偏食、挑食;四季食疗法,春季以甘凉为主,夏季以甘寒为主,秋季以甘润为主,冬季以甘温为主。
内养正气 外慎邪气
自然界分布着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常气,人体秉承着五行运化的正常规律,因此才有五脏生理功能。人的周身内外血气流畅,抗病力强,正气存内,邪不可侵,人就健康。外慎邪气就是有病要早治,顺应自然,坚持生活有节奏、起居有常等行之有效的养生经验。
因人而养 因人而治
一次,张仲景在坐堂行医过程中,给两个都患感冒的病人切诊,并给他们开了相同剂量的麻黄汤发汗解热。次日,一个病人家属来报,说服药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更加厉害。张仲景以为自己出了差错,赶紧到另一病人家里看望,而另一病人服药后出汗,病已痊癒。同样的病服相同的药,而疗效各异。他仔细回想起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手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却手腕上无汗。说明前一病人有汗,再服下发汗药,就会使身体更加虚弱,这样反而使病情更重,遂重新开方抓药,病情很快好转。虽是同样病情,但表征不同,体质各异,采取的治疗的方法也不应相同,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辩证施治”。
张仲景还创造了中医理论上的“反治法”。他大胆提出使用温热药治疗体质下降、正气不能抵御外界寒邪患者的“热病”。这属于中医治疗原则中很少提及的“反治法”,主张用辛温发散的药品发汗解表,使郁闭于内的寒邪随汗而出,热必自除。由此,他开创了“以热药治热病”的先河。 马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