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秀洲实践

  □姚国强 高培国 朱晨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又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摒弃去小农化思维,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与“产村”融合发展并举,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就地就近转产转业,先后探索并推广3种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2018年全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2元,同比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1.57:1。“秀洲模式”可看可学可复制,为各地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以技术服务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王店镇庄安村大部分农户,特别是“5060”农民收入以养殖业(养蚕、养猪)为主。由于养蚕效益逐年下降,生猪又全面退养,这部分农民如何转产增收成了一大难题。近年来,庄安村提倡以家庭为单位,强化精细化田间管理,鼓励适度规模种植,形成了近200户葡萄种植小农户。为更好地促进这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秀洲区开展了新探索:一是为小农户把好种植面积关。经综合测算,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种植葡萄,面积控制在10亩左右,投入产出比最佳。由此,庄安村大力倡导以夫妻劳动力投入为主,鼓励每户种植葡萄10亩左右。二是抓市场导向和科学栽培。种植前,帮助分析市场行情,优选葡萄品种;种植中,推广避雨栽培、促早栽培、节水栽培、防鸟网栽培等技术,促进生产环节节肥、节药、节水。同时,指导小农户疏花、疏果,实现“少生优生”,突出品质品相。据统计,掌握并运用先进种植技术的小农户葡萄亩均产量超1750公斤,亩均纯收益1.7万元,其中部分小农户超2万元。更为可喜的是,通过技术服务,还为该村培养了100余位疏花疏果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技术工人每小时疏花疏果收费25-30元,有的一天收入达300元,既解决了部分规模户缺技术工人之苦,又让一些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以模式推广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持续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为提高种粮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新塍镇通过抓“稻鳖种养”的示范、提升、推广,不断促进用地与养地、稳粮与增收有机结合,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和“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目标,并于2018年荣获全国稻渔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该模式下,水稻叶上的虫、蛙、螺、草籽等为甲鱼生长提供天然饵料,有效减少病虫害来源;同时,甲鱼爬行有效疏松土壤,甲鱼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稻鳖共生模式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既改善了生产生态条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生产出优质大米、提高甲鱼品质。目前,全区已推广稻鳖共生5860亩,亩产值最高达2.7万元。秀洲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小农户不仅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而且加快促进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以订单农业带动小农户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升级。位于油车港镇的嘉兴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以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农业为载体,累计投资1.4亿元建成粽子产业园,拥有完善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及烘干配套设备。先后流转土地688亩,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400余人。采用“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模式,建设糯米种植基地1.32万亩、箬叶基地500余亩、畜禽养殖基地2个,全面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公司累计签订产销合同600余份,带动5500余户农户年增收超2000万元。接下来,该公司还将结合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工作,以订单农业模式,在龙泉市锦溪镇下锦村试点粽叶产业化种植,切实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单位:嘉兴市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