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评选的“2018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向全社会发布。
事件一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受到最严厉处罚
事件回顾: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过程中,存在有的批次混入了过期原液、部分批次不如实填写生产日期和批号的情况。有关部门在调查中还发现,长春长生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65万余支百白破疫苗也存在问题,并且已经销往山东、河北、重庆等地。一时间,疫苗用药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空前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处罚没款91亿元。
点评:问题疫苗事件,暴露出疫苗生产企业趋利枉法,地方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失职失察,也反映出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诚信经营的信念。而政府和监管部门更应着力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对药品安全问题严厉处置,用最严厉的法规,守住疫苗安全的底线。
事件二 “权健”涉嫌传销保健品行业顽疾难治
事件回顾:患癌女童周洋的父亲周二力在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的劝说下,让女儿放弃化疗,转而服用其公司生产的“抗癌”产品,最终导致周洋病情恶化而身亡。2019年1月7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罪名,依法刑事拘留了权健公司的束某某等16人。
点评:虽然政府多年来持续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但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一直没有彻底根治。对于虚假夸大的保健品广告宣传,执法部门应当绝不姑息,要敢于打破地方和部门利益的藩篱,真正治理保健品行业乱象。对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经营行为,要与社会公众形成合力,重打、猛打、真打,实现保健品市场的根本性净化。
事件三 小黄车退押金难共享单车经营不善谁埋单
事件回顾:近两年,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不断遭遇经营不善问题。从2017年起,小鸣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小蓝单车等多个共享单车企业屡次被用户投诉无力退还押金。2018年12月17日,北京市中关村的小黄车办公室总部外,数百名用户排起长队讨要押金。截至2019年1月2日,等待小黄车退押金的用户已超千万人。
点评: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经济模式,创业者试错、资本市场博弈都是在探索中所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但这种成本绝不能转嫁给无辜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最终受害方。从法律上界定,用户才是共享单车押金的所有人。因此,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挪用用户押金,都属于违法行为。
事件四 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挑战安全底线
事件回顾:2018年8月24日,温州乐清女孩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途中,遭司机杀害。这是继2018年5月份郑州空姐遇害后,滴滴出行平台发生的又一起严重安全事件。据统计,滴滴出行在其发展的6年多时间里,一共收到过2500多份刑事案由裁决书。
点评:滴滴网约车各种恶性案件的发生,不法分子固然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滴滴作为平台方,监管制度漏洞百出,社会责任感缺失,一再威胁着消费者的出行安全。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不可否认其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可在运营车辆准入、平台监管、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亟待弥补。
事件五 一块脏抹布揭开酒店卫生乱象
事件回顾:2018年11月14日,有网友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曝光了近20家五星级酒店的卫生乱象问题——酒店服务员用从地上捡起的脏毛巾擦拭牙杯、洗手盆、坐便器、镜面等,而且无论擦拭什么地方,全程都只用这一块脏毛巾。曝光后第二天,文化和旅游部责成上海、北京、福建、江西、贵州等五省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派出督导检查组,赴被曝光的酒店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点评:清洁卫生和安全舒适是酒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消费者选择酒店的关键。但一块脏抹布揭开了五星级酒店华丽的面具,露出肮脏不堪的底色,引爆了公众对整个酒店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些知名五星级酒店缺乏商业道德和诚信理念的行为,无疑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品牌和口碑的树立,不仅来自于高端豪华的装修,诚信、责任、道德,这些才是服务行业的根本。
事件六 农村市场山寨货泛滥
事件回顾:2018年,多家媒体报道,在农村消费市场,消费品成了“消废品”。农村的货架上经常会出现“六禾核桃”“旺好牛仔”“康帅傅”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山寨商品。小到食品日用品,大到家用电器,山寨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被商家模仿得“惟妙惟肖”,难辨真假。2018年5月至9月,中消协组织开展全国农村集贸市场调查发现,155个农村集贸市场中有87个市场存在涉嫌假冒产品,73个市场存在“三无”产品,43个市场存在伪劣产品,27个市场存在过期产品,山寨商品已严重危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点评: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信息不畅通、消费维权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使得农村消费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沃土”。2018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农村食品市场全面“大扫除”。涤清农村市场环境,清理山寨产品,让农村消费者享受到有品质有保障的生活,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事件七 多平台涉嫌“大数据杀熟”
事件回顾:2018年3月,一名网友晒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其长期在某网站预订价格在380至400元之间的酒店房间,而用朋友账号查询,同一房间却显示为300元左右。随后,不少网友纷纷晒出类似的经历,从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再到打车出行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点评:大数据本应用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然而现在却演变成了“杀熟”的销售工具。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隐私权,也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诚信的原则。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法案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从法律层面上,杜绝了“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发生。
事件八 退机票被收取高额退票费
事件回顾:2018年,多家媒体曝光了携程、途牛、马蜂窝等多个旅游平台,存在机票高额退改签的问题。尽管国内航空公司有明确的机票退改签规定,但很多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并未照此收取退改签费用。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江苏省消费者飞机票退改签情况调查报告》,30.7%的消费者遇到过提前很多天改签,但仍被收取高额改签费用的情况,其中最高的一例退票费,竟然是机票价格的3倍。
点评:退改签费用是一种类似违约金性质的补偿费用。乘客临时退改签机票,可能会对航空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旅游平台提供机票退改签服务的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合情合理,但其金额应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利用垄断的强势地位,出台“霸王条款”,是对消费者平等权利的侵夺和伤害。
事件九 预付式消费现“套路贷”
事件回顾:2018年10月,媒体曝光多家英语培训机构通过提供课程贷款服务,让学员背上几千到十几万不等的“培训贷”。其中,国际知名的英语培训品牌华尔街英语,就被曝光让学员背负17万学费贷,使学员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点评:预付式消费群体纠纷频发,已成为当前消费者投诉与权益保护的重点。预付式消费变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契约精神,也加重了社会诚信危机。社会信用的建立,需要在一步步监管中落实,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是对行业成长的负责,也是对诚信原则的遵循。
事件十 个人信息被兜售互联网用户在“裸奔”
事件回顾: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二连三发生,网站、酒店、快递公司等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2018年6月16日,前程无忧的195万条用户求职简历被泄露;6月19日,圆通快递10亿条快递数据被售卖;7月18日,顺丰快递3亿用户数据被兜售;9月10日,万豪集团5亿名客人的信息被泄露。出售个人信息已成为一条公开的黑色产业链。
点评: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数据安全法》被列入第一类项目,有望使个人信息保护早日进入法制化轨道。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和法律意义都在提升。面对利益的冲击,更需要筑牢法律的“防火墙”,为公民隐私穿上“保护衣”。 任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