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割下来的茭白枯叶不要烂在田里,以防水体富营养化。”“施肥要用专用肥,这样种出的茭白更粗壮嫩白。”连日来,缙云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春播生产情况,指导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在壶镇镇农兴村,经历寒冬的500多亩茭白田一片枯萎,从正月初五开始,茭农们已纷纷下田割叶、施肥,等待春暖长芽。种植大户李春萌说:“镇干部把服务和技术送到家,还与我们商讨茭白废弃物制肥及政策补贴问题。”
茭白是缙云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去年,全县种植面积达6.58万亩,产值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近年来,缙云茭农用上了许多新技术,单季茭一种两收、双季茭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茭鸭共育、茭白专用肥……县蔬菜办农技员小马告诉记者,这些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缙云茭白增产增收,绝大多数茭农的双季茭每亩纯收入达2万元,一亩地增收四五千元。以缙云首创的茭白根茎育苗新技术为例,这些过去作为废物的根茎,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砍掉烧灰。自从根茎可以育苗后,它们成了宝贝,一亩地的根茎可育苗1.6万株,效益在8000元以上。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加了茭农的收入,也让缙云成为茭白苗种供应大县。
缙云茭农亲身体会到了科技助农增收的力量,也更加渴望学用新技术。李春萌说,他们合作社有4500多种植户,农技人员新春进村来,面对面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实实在在解决难题,受到了大家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