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七色土

春在溪头荠菜花

  □
乡村美食郑学富/文
  周日,与妻子、女儿田间踏青。田埂上的荠菜已从松软的黄土中钻出嫩芽,一簇一簇的,翠绿欲滴。不由地想起辛弃疾“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不一会就采摘了一大包绿油油、清香宜人的荠菜。
  荠菜萌发于严冬,即使是在冰天雪地里也有荠菜不屈的身影,残雪中吐露新绿。开春后最早返青生长的是荠菜,在春寒料峭中茁壮生长,遍布田野地头。南宋诗人楼钥有“黄云满坞沙田稻,白雪漫山荠菜花”的诗句;辛弃疾也有“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的吟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荠菜是报春的使者,早春那轻柔而又娇媚的春风染绿了它的枝叶。元朝诗人杨载的《到京师》诗:“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同代诗人方回也有《荠菜花》曰:“斗草吴王眩越娃,终然轮与老陶家。雪挑霜煮春无尽,不似吾园荠菜花。”这些诗都描写了早春荠菜的生长情景。
  “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郑板桥在诗中把荠菜称为美味。荠菜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滋补食品。《本草纲目》有“荠菜煮粥,明目益胃”的记载。在我国食用荠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便可作证。
  采挖荠菜回家后,在如何食用上与妻子发生了分歧,我主张凉拌吃,不失荠菜的鲜味,妻子则主张包荠菜饺子,以显示她的厨房手艺。其实食用荠菜的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我给妻子讲了苏东坡吃荠菜的方法。苏东坡就喜欢用荠菜、萝卜和米制成粥食用,并命名为“东坡羹”,他在《东坡羹颂》中说:“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苏东坡还在《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诗中也说过东坡羹:“新春堦下笋芽生,厨裏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妻子听了这些故事后,说道:“我们也别争执了,干脆学苏东坡,做一回诗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