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科技部农村司、中国农科院、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部门联合启动公共安全专项“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撑”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源、主要传播路径等流行病学规律及其遗传特性,创制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活疫苗,优化非洲猪瘟生物安全和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对保障我国养殖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钟龙
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以下简称《方案》)。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立足于打好打赢防控持久战,农业农村部总结了非洲猪瘟疫病流行规律和过去近半年的应急处置经验,在原《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和《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方案》,指导各地严格规范做好疫情应急处置。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解读,与《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相比,这次《方案》内容调整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明确了非洲猪瘟疫情的确诊和报告程序,细化了疫情的分级标准,调整了应急处置措施,强化了技术要求。
同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强调,《方案》调整了应急处置措施,明确了运输途中发生疫情的处置措施;调整了扑杀范围;优化了解除封锁的条件;根据屠宰场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对恢复生产时间进行了差异化安排;调整了养殖场解除封锁后空栏时间。“比如,明确对疫点内生猪全部进行扑杀,对疫区内的存栏生猪要进行严格隔离并开展实验室检测,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场点必须进行扑杀,阴性场点要彻底排除疫情扩散的风险后,方可继续饲养或进行屠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举例。 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