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浙江种业

春耕购种子,须防五大误区

  当前又到了农民朋友购种开展春耕生产的时候了。目前市场上各类种子品种繁多,销售形式多样,怎样才能买到放心种子呢?有关专家提醒,春耕购种子要注意避开五大误区。
选种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是没有经过审定或者引种备案(关键是不表明本地可种)的品种不可购买。有些虽然当年种植产量不错,一旦气候不宜,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近几年各地都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购买种子一定要考虑合理布局品种,以防气候不测,造成单一品种大面积减产。
  三是谨防购买到已被淘汰的品种。由于这类品种价格较低,有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专做此类生意坑害顾客。
选种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一是随大流。不少农民在选购种子时,喜欢随大流,人家种啥咱种啥,不顾自己的土壤、水肥、管理等因素,结果不增产反而减产的例子比比皆是。优先考虑从当地的主流品种中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更为保险。
  二是认为产量高的品种就是好品种。部分农户购买种子就一个标准,只要是标签上介绍的产量高,也不看是适合密植还是稀植,适合不适合自家土地,就盲目大量购买。
  三是认为高价位品种就是好品种。有些购种农民认为价位越高的种子越是精品,其实,品种高产与否同种子价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讲,制种产量低的品种、新审定(认定)的品种价格高些,但这些品种并不一定适宜自己种植。
  四是购买单一品种。去年种哪个品种高产,今年就全部购买这一品种。农作物产量与当年的气候、病虫害发生等关系密切,购买单一品种,一旦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导致病虫害发生,就会大幅度减产,有时甚至绝收。
  五是盲目追新。每年,各科研育种单位都会培育或审定(认定)很多玉米新品种,但真正大面积种植的并不多。不少农民认为只要是新品种就一定比老品种好。其实每个品种都是有区域性的,就是本省审定的品种,也不一定本地就能种植,更何况大多都是外地生产的。品种优劣只有经过示范后才能确定,一旦盲目种植,风险极高。因此在大量种植之前一定要先试种。
春耕购种,别中了这些套路
  一些不良种子经销商为多卖种子,“忽悠”农民的手段多样,令人防不胜防。农民朋友千万不要中了这些套路。
  1.游击战。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大型农场繁育”“超高产”等旗号,走村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玉米种、稻种、小麦种等。这些不法分子善用游击战术,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冷静观察,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也就不会上当受骗。
  2.低价销售。有的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其中有种子,也有肥料。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销售的农资或许“缺斤少两”,或许“含量不足”,或许“伪劣假冒”。农民朋友购买后,一定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价格这么低”,再判断是否选购。
  3.打“专家”牌。近几年来,在一些乡镇集市,经常会有一些人打着“某某大学”“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通过所谓讲课来推销种子(也有肥料、农药),现场销售;有的与当地村干部或“线人”联合,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其实,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即使是真的专家,所讲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适合当地。因此,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种子时,一定不要多购,可先少购试种。
  4.赠品销售
  一些经销商把多年积存的旧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利用一些农民“贪图便宜”的心理,通过“购种有赠品”的办法促销(如赠送锅、伞、雨披等日用品),销售“伪劣”种子。如遇到这种情况,农民朋友一定要谨慎。
  5.贴“名牌”
  有些经销商在卖种时会携带所谓的奖牌或锦旗,告诉农民这些种子是“名牌”产品,获过奖的,是哪个机构颁发的,等等。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民朋友在购买时一定要认准牌子,千万不要被忽悠了。最好是认准一些信誉好的公司。
  6.打虚假广告
  种子在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技术要求,因此,在选购时,不仅要看价格、技术说明,还要看播种范围、气候和土壤要求等。在购种时,千万不要只认“广告”,不计后果,要保持理性,如有必要,应可先试种后推广。
  7.找托
  近年来,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卖种子时,发挥“托”的作用,来骗取农民的血汗钱。通过“托”过来排队买种子,并现身说事或现场购买,让你相信。当农民购买种子后,这些团伙随即逃走或者去另外的地方重复作案。
  8.村干部推销
  部分农村,一些农资厂商利用村干部的威信,在村里推销肥料、种子或农药,其实是借村干部的影响销售产品。这些产品有些质量没有保证,他们赚钱走人,等发现问题时,村干部也负责不了。
  农技专家建议农民朋友春耕购种子,尽量去正规的农资店或者找正规公司的种子经销商。购买时要“三看”:一看是否有正规营业执照,二看是否能提供正规的发票和印有正规种子公司名称的销售凭证;三看经营者素质,看其是否能耐心讲解该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尽量不要购买散装种子,要买有正规包装的,并要仔细查看包装有无拆包痕迹,同时,要留意包装袋或内标签上所列的品种名称、审定编号,经营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以及适种区域等。
农财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