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绍兴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绿色生态提质升级、经营主体壮大升级、农村改革助力升级“五大升级”,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去年,绍兴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共创建美丽“五园一场”80个以上。新昌县东茗乡下岩贝村千亩茶园等13个美丽农业观光点已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田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绍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导绿色高效生产、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适度规模经营,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1.58万亩,粮食总产量76.74万吨。推进茶产业绿色生产和融合发展,抹茶生产继续领先全国,柯桥、嵊州、新昌等地茶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推进,以大佛龙井、平水日铸、越乡龙井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绿色生态提质升级。去年,绍兴开展农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试点,在顺利完成新昌县省级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启动的10个市级土壤修复试点措施正在落地。
经营主体壮大升级。绍兴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成立市级大学生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出台省内首个针对大学生农创客的专项扶持政策,启动大学生农创客创业基地建设。
农村改革助力升级。推进土地确权活权,全市承包土地合同签订率98.2%,权证颁发率96.3%,数据库通过率100%,7个县级单位全部通过综合验收。嵊州市如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任务,柯桥区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越城区、诸暨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试点县(市、区)。
金华
农业提质 农民增收
2018年,金华市“三农”工作稳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实现赶超,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这一年,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投资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84.6亿元。22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10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创建省级美丽牧场61家,累计建成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6个。成功申报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金东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单位。
这一年,金华将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纳入市委民生改善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抓紧抓实。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列全省第4位;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增速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这一年,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发布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规范》,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生态洗衣房三种模式。该市的“千万工程”三上央视,获省委、省政府“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集体二等功。
这一年,金华义乌首创的宅基地使用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模式受到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批示肯定,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行政村规模调整已全面完成,并实现零舆情、零信访、零案件,受到省委书记批示肯定。
衢州
新主体新平台 力促现代农业发展
2018年,衢州市围绕美丽“大花园”建设,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振兴“1158”工程为主抓手,以“180”攻坚行动为主载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不断做强新主体新平台。成立了衢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积极打造农业“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着力推进九华乡上彭川村、全旺镇楼山后村、湖南镇蛟垄村3个新零售示范村建设。鼓励和扶持农创客发展互联网经济,做大做强“龙游飞鸡”“龙和渔业”“早田农业”等一批新经济新模式。
农业绿色发展高位推进。全市新建美丽生态牧场79个,提升改造绿色生态牧场400个,新培育了衢江荷鹭牧场、江山鑫宝肉羊等一批精品养殖项目。6个县(市、区)全面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力建设美丽田园,全市共整治失管橘园4.8万亩、弃耕农田3.8万亩,田园景观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该市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主导产业振兴。制定出台新一轮柑橘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淘汰三低橘园5.7万亩,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6.22万亩,单季晚稻百亩方平均亩产达1017.28公斤,再创“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获评浙江最美田园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3家。
2018年,该市还深入开展大整风十大行动,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被强力拔除,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舟山
多措并举 建设美丽海岛
2018年,舟山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发展海岛现代农业、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服务渔农民创业增收、深化渔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稳步进展。
推进海岛农业提档升级。制定新区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和省市重点农业乡镇建设,定海现代农业园区完成马岙社区村风情乡村和农业景观带建设,普陀展茅省级田园综合体完成一期建设,获省级“最美田园”称号,定海、普陀被列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推荐名单。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2018年,舟山全面实施村庄品质提升行动和整洁村庄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并成功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促进渔农民持续增收。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渔农家乐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推动渔农家乐规范提升。全年渔农家乐接待游客116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29亿元。扎实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全市189家企业与174个渔农村社区完成结对,实现集体经济薄弱社区村企业结对帮扶覆盖率、扶持项目覆盖率和项目启动率三个100%。开展低收入渔农户三年帮扶救助计划,精准施策,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渔农户基本纳入就业帮扶。
台州
精准发力 农业农村成绩斐然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查处假农药大案工作得到省委书记批示肯定;环境整治、扶贫攻坚、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工作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20余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三等功、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突出贡献集体……2018年,台州市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
2018年,台州市加快农业转型融合步伐,项目招商扎实推进。起草《台州市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政策三十条》,建立项目库和异地招商联络站,共征得项目134个,计划投资总额1033亿元,其中,农业重点招商项目37个,计划投资总额49.4亿元。全年共落地农业招商项目6个,总投资3.45亿元。举办台州重点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46.2亿元。仙居县步路乡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列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全省8个),温岭市落实建设国家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全省仅3个)。
一年来,台州市精准发力,有效巩固了扶贫攻坚成果。制定了《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在全省首建扶贫政策网,整合住房救助、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社会保险等7大类40多项帮扶政策和办事指南,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联。该市还以创建“一村一品”扶贫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全面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共培育各类产业主体8139个,建成来料加工点1288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2.2%。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列入中央、省试点。
丽水
做深内功 谋求农业绿色发展
2018年,丽水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浙江(丽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95.02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2.0%高1.14%,居全省第二。
丽水去年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新增无公害农产品98个、绿色食品29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0735亩,新建海拔600米以上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36.3万亩。龙泉、缙云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同时,丽水市不断夯实发展平台基础,积极争创省农业“12188”工程,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完成供地1688亩,农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8亿元。
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丽水市农产品品牌营销也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全市新增“丽水山耕”合作主体250家、背书农产品306个、销售额67.3亿元,并推进“丽水山耕”品牌管理地方立法。新增省名牌农产品4个,3年有效期内累计达22个,新增省区域名牌农产品1个,有效期内达3个。获评2018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其中“丽水山耕”入选“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松阳香茶入选“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庆元香菇、处州白莲入选“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成功举办2018丽水(杭州)生态精品农博会暨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博览会,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市场营销推介活动,19个产品获得2018浙江农博会金奖、3个产品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去年,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7.9万吨,交易额57.9亿元,庆元香菇市场交易量4.2万吨,交易额25.9亿元。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