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俞海潮:海洋“放牧”领头人

  三门丰源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俞海潮大胆试验,进行青蟹深水笼养获得成功,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他还巧打时间差,采用网箱养殖黄姑鱼又取得成功,经济效益翻了一倍多。
大胆试验 获得成功
  今年43岁的俞海潮,长期从事海水养殖,他善于钻研,敢想敢闯,在蛇蟠岛搞过青蟹越冬暂养和海参养殖,在健跳龙山岛搞过鲍鱼养殖,渔排青蟹深水养殖,都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三门水产养殖的“能手”。
  2010年10月8日,俞海潮看到三门水产养殖都是单家独户经营,销售难,效益低,就把52户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三门丰源水产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蟹之源”商标。
  2011年初,俞海潮看到三门青蟹都是围塘养殖,由于自身环境有污染,夏季温度高,青蟹容易发病。于是,他与该县原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商量,决定进行青蟹深水笼养。
  技术人员说:“青蟹深水笼养对水质、温度、环境气候要求比较高,要选择适宜青蟹深水笼养的地方。”
  三门蛇蟠岛和田湾岛区域水质清澈,且属海洋性气候,无污染,是青蟹深水笼养的理想之地。2011年3月,俞海潮在蛇蟠岛和田湾岛共租用了7000多平方米海域,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4500平方米渔排。
  在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专家和教授的帮助下,俞海潮将以前越冬暂养试验过的蟹笼进行改造,设计了一种新型、方便、实用的蟹笼,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这种蟹笼可以装卸,一组可养殖24只青蟹。这年4月中旬,俞海潮投资了50多万元,先做好蟹笼的模具,然后在一家塑料加工公司做了1.5万套蟹笼。
  2011年,俞海潮共投资了90多万元,购买了青蟹苗种和小蟹,在蛇蟠岛和田湾岛进行青蟹深水笼养和越冬暂养,并聘请了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民、宁波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徐永健担任技术顾问。当年,青蟹养殖获得成功,由于青蟹品质好,客商纷纷上门购买,每公斤卖到180元,还供不应求。2011年收入200多万元,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俞海潮一直在田湾岛进行青蟹深水笼养,经济效益比较好。
开拓创新 效益翻番
  青蟹越冬暂养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网箱基本都是空着的,浪费了设备资源十分可惜。“我要巧打时间差,把海域和网箱利用起来,养殖别的海产品。”俞海潮又动起了脑筋。
  黄姑鱼俗称黄三,外形酷似黄鱼,是近海暖温性中下层经济鱼类,肉质鲜嫩细腻,具有补肾、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黄姑鱼资源严重衰退,尤其在禁渔期间,市场上野生海鱼匮乏,养殖的黄姑鱼刚好可填补市场空白,且黄姑鱼一般长到0.5公斤就可以出售。
  2016年5月,富有经济头脑的俞海潮经过市场调查,认为养殖黄姑鱼经济效益很好,于是投资1400多万元,在80多亩海域建起了60多只渔排。随后从福建购买了80多万尾黄三鱼苗进行养殖,没想到当年的成活率就达50%多。“浙江从来没有用网箱养殖过黄姑鱼,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我第一次养殖就有这样的成活率,已经很满意了。”
  在养殖中,俞海潮根据国家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和要求进行养殖,定时定量投喂,每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做好病害预防。近日,笔者来到田湾岛养殖基地,只见俞海潮抓了一把配合饲料投进网箱,黄姑鱼纷纷跃起抢食,将网箱拉起,被网上来的黄姑鱼生龙活虎,一条条使劲往网底下钻,还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叫声。“目前,我的黄姑鱼都长到0.5公斤多了,可以出售了。它的鱼鳞、鱼头、鱼身都和野生的十分相似,口感也极其相近,深受消费者喜爱,平时批发价每公斤180元左右,春节前后,售价每公斤高达200多元。”俞海潮欣喜地说,目前基地养殖黄姑鱼80多亩,都是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主要销往本地和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今年销售额可达200多万元。这样,加上青蟹年总产值可达500多万元。
  如今,俞海潮海上网箱养殖黄姑鱼获得成功了,许多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今年,我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100多亩,将黄姑鱼养殖业做大做强做优。”俞海潮表示,他还打算发展海上旅游,游客可以乘船到养殖基地海钓、就餐。 朱曙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