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为梭子蟹盖起了“公寓楼”,用“蟹公寓”养殖梭子蟹,不仅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远超传统养殖,还能实现尾水零排放。
在岱山县长涂镇飞兵水产养殖场的厂房里,5000个蓝色塑料盒整齐垒叠着。随机打开一个塑料盒,一只梭子蟹安静地趴在其中,顶部进水管中缓缓流出一股小拇指粗细的水流。这是“蟹公寓”的室内立体循环水系统:海水抽上来经过两次过滤、沉淀、杀菌,保证了水质、溶氧等条件,再送到每一间“蟹公寓”。
据悉,该厂房外连接有1个蓄水池、5个高速砂滤缸、4台紫外线杀菌器以及2台蛋白质分离器,整套设备投资约80万元。“蟹公寓”里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回过滤池,对其中的蛋白质等进行分解后循环利用,不会外排,定期抽储海水补充即可。
实现尾水零排放的同时,这项技术也让养殖产量直线飙升。土塘养蟹一年只能产出一批梭子蟹,成活率只有1%至2%左右,每百平方米平均产出只有0.75-1.5公斤;砂塘产量略高。而“蟹公寓”理想状态下一年可以产出四茬梭子蟹,且5000只蟹只需200平方米厂房,成活率约50%,单位产量远远超过前两者。
据悉,岱山是养殖大县,全县共有养殖面积约800公顷。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含有水产粪便、沉积饲料等杂质,富含COD(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大量排放容易导致邻近水域富营养化。让水产养殖对环境更友好,除了循环水系统外,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还有尾水处理。早在2015年,岱山已有养殖场安装尾水处理系统,目前全县共有3家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工厂化养殖改造并安装了尾水处理系统,改造面积约67公顷。
近年来,岱山正着力打造“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养殖产业生态高效绿色发展。2019年,岱山将进一步推广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并进行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建设。
周婷 胡玲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