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1%之间,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照2018年初定下的全年就业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可以说全年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就业大盘是如何稳住的?来之不易的就业成绩靠什么支撑?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卢爱红给出答案并进行了分析。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这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的盘子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也相应扩大,这为就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卢爱红介绍,根据测算,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点,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是190万人左右,这比“十二五”时期平均增加了30万人。
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对就业拉动力更强。据介绍,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力平均高出第二产业20%左右。2018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4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指出,“这意味着吸纳同样数量的就业,不再需要过去那样的高增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变得更为重要。”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双创”活力进一步激发。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0.3%,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1.84万户,这说明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显现,创业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引擎。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李婕/文 2019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