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倪文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步伐,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统计年报显示,201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55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完善农产品批发交易额同比增长14%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传统商贸企业直面新形势,积极顺应城乡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变化,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流通网络,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创新商贸新业态新模式,经受住了市场的冲击和洗礼,确保了销售总规模的基本稳定。全年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批发销售额2661.1亿元,增长0.1%;消费品零售额576.3亿元,增长0.3%。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不断加大批发交易市场的投入与创建,积极完善农批交易市场流通体系,拓展了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服务主阵地。嘉兴、杭州、金华、台州等一批特色鲜明、市场辐射能力强的销地龙头市场,以及安吉中国白茶城、庆元香菇市场、淳安茶叶市场、苍南水产品市场等产地市场,有效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输出,完善了产销两端流通体系。全年共实现商品批发交易额1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实现农产品批发交易额1015.8亿元,增长14%。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外贸经营企业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确保了出口总规模的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出口总额170.8亿元,比上年略减0.6%。与此同时,顺应国内市场进一步强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加紧扩张进口业务,全年实现商品进口总额82.4亿元,增长19%,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3.2亿元,增长5.1%。
新经济新业态稳健推进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8.1%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新型业态在融合发展中稳健推进,以线下为根基,以线上为驱动的“双线”融合运营模式,进一步变革着供销社的传统商贸流通业,推进了全系统电商服务及相关业务的稳健发展。目前,全系统已有727家企业全面展开电商业务,创建了县级电商运营中心32个,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站1200个,电子商务涉及系统经营服务各领域,并全面融进为农服务主体的创建和各产业跨界发展的新兴业态之中,引领和促进供销社经济发展质量。全年共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已占到全系统商品销售总规模的6.6%。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积极顺应城乡市场消费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多种经营力度,旅游服务业、资产经营业、仓储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等行业均保持平稳有序发展态势。全年共实现资产租赁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仓储运输业收入5.8亿元,增长10.3%,实现其他多种经营收入25.9亿元,增长93.2%。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持续加大实体创投、平台搭建、集约经营、品牌重溯等方面建设步伐,不断集聚和优化存量资源,扩展和提升增量功能,推动社有资本和优势资源向价值链高端、战略性产业、涉农产业以及优质业态集约流动与配置,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开拓经济运行的品质化发展之路。全年系统内亿元以上规模化企业的经营规模占全省供销社总经营规模的近六成;省市县供销社本级企业的总经营规模达1624亿元,增长5.7%,占全系统总规模的29.4%,“龙头效应”和“平台效应”进一步显现。
横织网络纵拓深度“三农”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创建
2018年,全省供销社在“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进程中不断加大“三农”经营服务体系的创建力度,横织服务网络,纵拓经营深度,为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互通、带动农民致富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为农服务组织串点成网不断完善,服务支点持续下沉,为农服务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运作体系。目前,全省1000多家基层供销社共有从业人员16645人,发展农民社员20万个,拥有为农服务经营网点6876个;全省近7000家专业合作社共有从业人员3.6万人,发展入社成员35.6万个,其中农民成员33.9万个,带动农户207.7万户;全省6000多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共有从业人员2.6万人,其中专业类人才383名,服务项目涉及传统的商品销售以及餐饮、文娱等各领域。与此同时,各类专业平台及服务组织得到创新发展,全省共创建各类涉农社团组织1281个,比上年增加128个,其中农产品行业协会40个、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92个、农业生产资料协会31个。一年来,这些协会组织开展了各类展销会、对接会、交流会以及各种涉农培训活动,为活跃和促进当地农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紧紧围绕我省农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形成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土地托管、农旅融合等为农服务品牌。全省各类涉农经营服务组织共流转土地122.5万亩,托管土地53.1万亩,其中全托管土地19.9万亩,配方施肥197.3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21万亩,农机作业面积68.9万亩,发展科学试验示范田8.3万亩;创建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47个,各类庄稼医院1027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82个;全年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3万人次。信用服务贯穿产业体系,全省供销社共参办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7家,全年发放贷款总额21.9亿元;有小额贷款公司9家,放发贷款76.3亿元;担保公司36家,担保款33.4亿元;农村资金互助社5家,互助总额8.5亿元。
这一年,全省供销社农产品经营企业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不断加大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购销力度。全省供销社直接从农民手中购进各类农副产品达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茶叶、棉花、畜产品、蜂产品类、食用菌类、干鲜果类、水产类等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通过现代化改造与创建,全省的农批市场功能已从单一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提升为融信息交流、贸易洽谈、检测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其集散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货源“蓄水池”和价格“调节器”功能日益显现。在农资供应方面,全省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产业链。全年全系统直接向农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83.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保质保量满足了我省农业生产对农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