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遂昌的地理特征,如何利用好那“半分田”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遂昌突破原有稻田只种水稻的单一模式,开始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稻田轮作、稻田综合种养等生产模式,亩均收益成倍增长。
稻药轮作,不留空闲
近日,在遂昌县新路湾镇新溪村的80多亩田里,10多名工人正忙着为中草药浙贝母施肥,为浙贝母过冬补充能量。
今年已经是遂昌新天地家庭农场负责人周金财种植中草药的第8个年头。“我种植的大多是元胡、浙贝母等。这类中药材秋季种下去,来年5月份采挖,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空闲田地。”周金财说,如今一块稻田,夏季种水稻,冬季种中草药,实行稻药轮作,效益翻了好几番。
站在田头,周金财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如果单纯杂交稻制种,一年收益在5000元左右,如果多种一季中药材,亩均效益就能达到1.5万元。”
在周金财看来,实行稻田轮作是一项双赢的模式,不仅能利用冬闲田多收一季作物,而且水旱轮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他对稻田轮作模式十分看好。“目前,我们已开始与农科所的专家探讨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实施中药材组培苗驯化、盆景苗栽培、中药材养生观光,促进农旅融合,实现稻田效益的最大化。”周金财说。
稻鱼共生,一水两用
“不好意思,稻米已经订购完了。”接完电话,遂昌酒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周春芳告诉笔者,他已记不清这是拒绝的第几个客户了。
2017年,周春芳在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流转了30多亩农田,开始尝试稻田养鱼,也就是这么一试,让他种田效益大增,尝到了种植新模式带来的甜头。去年年初,在县水利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周春芳将稻田养鱼面积扩展到了80亩。“稻田养鱼既可以为鱼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又可以降低稻田管护成本。”周春芳介绍,在水稻成熟前,鱼是稻田“清道夫”,既吃光了稻田里的害虫、杂草,又有效松动了土壤,而鱼的粪便、分泌的黏液等则成为秧苗生长所需的上佳“滋补品”,使原生态稻米品质更上一层楼。
大米的品质好了,价格自然也涨了。普通大米一公斤市场价在6元左右,但周春芳种出的大米一公斤却能卖到30元,仍然供不应求。“每亩田里还能产60公斤左右的鱼。”周春芳说,稻田综合种养不仅仅有大米和鱼的效益,还产生了许多附加值,“去年国庆长假,每天都有300多名游客来到农场,挽起裤腿下田体验捉鱼乐趣。”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其实就是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遂昌县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像遂昌酒园家庭农场推广稻田养鱼模式,就是形成了稻鱼共生、以稻护鱼、以鱼养稻的科学生态系统,从而生产出安全绿色、口感香糯的稻鱼米。
去年11月份,在“2018丽水好稻米”评选活动中,周春芳种植的亲农谷牌“中浙优8号”稻米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金奖,这让他对稻田养鱼更加有信心:“今年,我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在更多地方推广稻田养鱼模式。” 张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