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我省气温偏高,草莓炭疽病、根腐病和螨类危害较重,11月下旬以后又遇持续阴雨天气,光照严重不足,草莓植株普遍徒长。叶片薄、长势较弱。据调查,我省主栽的草莓品种“红颊”第一花序成熟期普遍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当前正值草莓第一花序果实采摘高峰期、第二花序开花期,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大棚内草莓灰霉病、白粉病已有发生,省农技推广专家提醒各地,要切实加强下阶段草莓生产管理,尤其要重视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确保草莓质量安全。1-2月草莓生产管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棚室管理:加强通风换气
加强排水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消减发病条件,严防有毒气体发生危害。及时整修四周沟渠,防止雨水倒灌和畦沟积水;做好棚室加固,防雪压。要适时通风,即便遇阴雨冰雪天气也要利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除部分“围裙”,适当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和追施化肥后产生的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控制棚内温度,要求棚内昼温维持在15℃-27℃,夜温保持 5℃-8℃,棚内相对湿度尽量控制在60%以下。一般情况下,阴雨天以控制湿度为优先,加强通风;晴天寒冷天气则以维持棚内温度为优先。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冻害发生。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须覆盖内膜;出现0℃以下时,应采取盖二层膜或加盖小拱棚等保温措施。
在棚内二道膜较厚的情况下,早上须及时揭除,以改善光照条件,避免为增加棚内温度而长时间覆盖内膜,造成棚内光照不足,引起植株徒长、产量品质下降等。
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保安全
为确保草莓丰产和质量安全,应加强农艺措施和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月份是寒冬季节,草莓上基本没有虫害发生。当前(第二批花序开花前)重点防控草莓灰霉病,注重通风、降低棚内湿度。2月中旬后,要关注白粉病和二斑叶螨、蚜虫,防控二斑叶螨可投放捕食螨。防治药剂参照《大棚草莓主要病虫防治用药指南》,严格安全间隔期。
尤需注意的是,草莓系连续采收的浆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同时,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坐果后避免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如灰霉病已发生非常严重,整个花序都受到侵染时,无需再打药,以摘除感病花茎、促发下一批花序为宜。具体管理措施要根据草莓的生长生育时期、植株营养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天气状况灵活掌握。不得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激素的叶面肥,确保果实品质和较好的贮运性。
植株管理:及时清除病株
对已发病枯死的草莓植株,要连同根茎部及时挖除,避免炭疽病和镰孢枯萎病的孢子残留。全面清理病果、病叶,趁晴天及时喷药防治。并将摘除的老叶、病叶、病果等及时移出园外,防止病菌虫源传播扩散,同时保持园地清洁。
疏去小形花和果梗过短、膨大不良及畸形的果,一般每个花序保留3-7个果实。进入冬季后,生长速度减缓,不宜过度摘除叶片,尽量多保留功能叶。
注意第二花序集中开花日期,在盛花期避免用药,适当提高棚温,促进花粉萌发,减少畸形果,同时检查蜜蜂,若蜂量不足应及时补充。
肥水管理:水肥同灌补营养
肥水管理上,宜采用滴灌追肥,一般在晴朗天气中午施用高钾型肥料,浓度控制在0.4%以内,少量多次,通过滴灌管,水肥同灌,每亩灌水量300-500千克,每间隔7-10天,追施一次肥。结合喷药,可追施叶面肥或施0.2%液肥,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
要及时采收成熟果实。坚持完熟采收。采收时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萼片和果面,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无病虫果,规范分等分级,及时包装,使用洁净的用具,避免二次污染,运输时注意轻搬轻放。 杨胡 文/摄
宁波镇海阿欢草莓园艺场的草莓种植大户正在整理草莓植株、疏花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