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曾长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对全国12个省(区、市)27个项目县545803名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心理行为健康问题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问题更加突显。
调查显示,3周岁以下留守儿童出现社交情绪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可疑社交情绪异常率为27.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9.8%。“这说明亲子分离对社交情绪形成关键期的儿童造成了影响。”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说。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报告指出,心理行为健康问题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问题更加突显。在3周岁以下和3-6周岁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几乎没有差异。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阶段,相对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情绪控制、注意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伤行为风险等方面表现出更多问题。
“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重点开展留守儿童家庭养育照护和心理健康指导、儿童安全和伤害预防等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王谦认为,除强化父母的监护和养育责任外,应将留守儿童健康关爱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地区营养改善项目和学校营养餐等国家项目工作中,在现有的服务体系下,重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的教育和服务,适当增加服务频次,拓展心理健康指导和促进服务内容。此外,对于留守儿童健康关爱,要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为学龄期留守儿童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避免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心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方式,填补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在此专业领域的空白。
(据央广网 孙冰洁/文201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