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忠
时值寒冬,美丽牧场旅游热度不减。12月23日,杭州龙头山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三五成群的游客沐浴着和煦阳光,一边参观养鸡场,一边倾听讲解员的介绍。公司经理徐金跃说,自创建美丽牧场以来,公司整个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提升改造后养鸡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自然而然生出购物欲望,通过美丽牧场体验游,有效消费群体持续增长。
如今,像徐金跃这样通过美丽牧场获客、牧旅融合营销的牧场主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我省以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特色畜牧精品工程、智慧畜牧创新工程、新型畜牧创业工程为抓手,统筹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产品安全管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快构建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成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围绕牧场内外兼美,找准畜牧业绿色发展新坐标
以前,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养殖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畜禽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如今,在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二师兄”们住在装有地暖、空气净化系统、自动供料系统等设备的猪圈里,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
美丽、养殖,想象中意境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却在这家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完美结合:占地360亩的养殖场,绿化面积超过60%,蜿蜒的花园小道、城堡一样的建筑外貌、云视频监控系统,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印象。
2016年,浙江在这里开启了全省创建美丽牧场之旅。制订美丽牧场的创建和验收标准,完善创建流程,严格验收程序,确保美丽牧场创建内外兼美,有实效、有内容。同时,将美丽牧场创建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清单,并层层落实到各级政府中心工作中,确保创建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围绕美丽牧场内外兼美,一方面,立足环境美,强化养殖场周边环境改造和景观设计,大力推广发酵床“零排放”等八大科学养殖模式,加强源头减量、综合减臭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环境绿化美化洁化。另一方面,立足收入美,强化养殖场内部管理和效益提升,重点突破流行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母猪PSY指数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自动喂料、养殖环境智能控制等先进设施,实现牧场管理标准化、设施化、数字化。目前,部分美丽牧场的养殖污水排放量已从每天每头10公斤减少到6公斤,母猪PSY指数能达到25头,高出平均值30%以上。
两年来,我省创新思维,真抓实干,以美丽牧场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美丽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建设。
突出科技支撑,建立畜牧业环境质量安全全程管控体系
养殖场产生的畜禽排泄物去哪儿了?常山县大公生态养殖场内,有多个深达五六米的污水池,可以容纳1000立方米污水。排泄物进入到这个工业化污水处理中心,经风干、添加微生物、堆积发酵等工艺后,制成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活性肥,可用于苗木、蔬菜种植。污水处理后可用作苗木灌溉和水产养殖,实现了生产用水的自我生态循环。产生的沼气即用于农场及周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在储液池旁边还伫立着一根6米高的线杆,杆头上的球形监控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治污设施运行、排污口排放以及储液池的利用情况。当储液池里的液体超过预设数值时,设备就会自动报警,精准监管储液池溢出或偷漏排等情况。
在创建“美丽牧场”工作中,衢州积极探索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探索出“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的县域大循环龙游“开启模式”;“大中型养殖场+农业园区”的区域内循环常山“大公模式”;“小型养殖场+种植基地”主体小循环的龙游“吉祥模式”,以及沼液膜浓缩高效利用的衢江“宁莲模式”,异位生物发酵床降解的江山“石明模式”,并在原有衢州市智慧环保平台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扩容提升,对全市域的养殖场进行线上线下“双监管”。
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省各地探索推出适合当地的畜牧业绿色发展区域样板。这些样板在自身谋求发展的同时,极大促进美丽牧场建设。目前,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牧业全面步入绿色发展轨道。
为了使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保障与监管全程可控,2017年,我省又在全国率先建成主体全覆盖、视频全监控、数据全链接的浙江省智慧畜牧业云平台,实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监管。
创建美丽牧场,带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
近两年来,我省一方面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对象、不同形式的美丽牧场创建指导与培训工作,通过会议培训、现场参观、技术指导等,整合创建合力,营造创建氛围。省级累计开展各类指导与会议培训等10余次,辐射带动各地自行培训和技术指导100多次,培训人员基本覆盖到所有基层工作人员和养殖场户。
另一方面,加大财政保障,创新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养殖主体投资投劳为重点、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模式。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美丽牧场创建,联动地方和企业自行投资近3.5亿元。如杭州市采取以奖代补累计投入4400万元,金华市部分市区对美丽牧场开展整域创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了652家省级美丽牧场,辐射带动各市、县(市、区)创建近千家市级、县级美丽牧场。
下一步,我省将在前一阶段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创建实际和新时代新要求,重新修订美丽牧场的创建和验收标准,进一步拉高创建标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带动和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绿色示范再提升。全面开展农牧定点、定量对接,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和模式,建设20个省级以上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1000家省级美丽牧场、10000家绿色生态牧场。
——融合效益更突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大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做强畜牧业全产业链,培育在全国具有标杆意义的牧旅融合休闲基地10个,让三产融合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鼓励“百花齐放”,注重培育推介独具地方特色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畜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