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谢力
10年前,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提出,把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谋划。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大发展的序幕。
10年来,我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使木本油料产业呈现出布局优化、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全省木本油料总面积从2009年初的326万亩左右扩增至427万亩,茶油年产量从1万吨左右增加到1.4万吨,产值从50亿元增加到86亿元。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现代林业建设的突出亮点。
上下联动,凝聚发展合力
从国家层面看,国务院出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颁布《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草局连续8年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中央财政连续7年每年安排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
我省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10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发展、木本油料农业综合开发、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县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
根据上级总体部署,各地纷纷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丽水是我省木本油料的主产区之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称。该市青田县把油茶产业列入“双十工程”,提出了“一年新造一万亩,十年再造一个新油库”的宏伟目标,县政府专门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并成立油茶产业协会,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和油茶产业发展扶持实施细则,对林地流转、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市场培育、信贷支持等进行重点扶持。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青田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对新造油茶林每亩补助6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200元。
发展产业需要典型带动。丽水市从2010年起,大力推进市级油茶和香榧示范基地建设,每年给每个示范基地以奖代补10万元,调动林农积极性。到2017年,全市建成木本油料基地122万亩,其中油茶示范基地68个、香榧示范基地20多个, 油茶产值8.87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下,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青田县章旦乡科兴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007年种植的600多亩“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示范基地,2013年鲜果最高亩产590公斤,折毛油74斤。遂昌县金竹镇龙溪村范友根户经营的老油茶林,2012年亩产油量达 80.4公斤,亩收益6400元。
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浙江油茶协会的“之江森露”品牌已取得国家集体商标注册证;绍兴的会稽山香榧产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临安、常山、诸暨等4县(市、区)被确定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在今年省里公布的30个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木本油料类品牌占据4席,其中临安山核桃被评为“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嵊州香榧、常山山茶油被评为“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枫桥香榧被评为“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
科技支撑,催生发展动力
10年来,我省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国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互动,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木本油料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单位完成的“油茶籽品质变化规律和特色制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荣获2017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常山油科所是我国第一个以油茶为主的县级科研所,目前已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0余项。金华东方红林场建成了国家级油茶创新中心,收集保存全球油茶种质资源1000多份,培育油茶良种32个,良种选育走在全国前列。
科研成果重在应用。我省通过推广“长林”“浙林”系列等油茶良种,使亩均产油量从原来的10公斤提升至30公斤。诸暨、东阳等地通过香榧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普及香榧人工授粉技术,促使产量成倍提升。省林科院积极探索研究木本油料树种林下经济新模式,其中油茶成林下控根栽培三叶青等技术在全省推广。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新型林技推广网络,开展“林业科技周”“林业科技下乡”“双百科技进园区”等活动,加快先进林业技术进村入户。全省累计举办木本油料产业培训班1200余期,培训人员10万多人次,编印发放木本油料类生产实用技术手册30余万册。
在林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大幅提升。遂昌县湖山乡湖方村油茶种植户应用品种配置、密度调整、修剪管理等技术,亩均产油量稳步提高,今年实测亩产高达33公斤;松阳玉岩镇吴山头村农户吴晓元,2002年种了800余株香榧小苗,2012年产果 75公斤,2015年增至1100公斤,今年增加到2500公斤。香榧成了百姓的“绿色银行”。
“三产”融合,挖掘发展潜力
10年来,我省一方面大力开展木本油料产业转型升级、木本油料产业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香榧南扩等行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木本油料加工企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全省木本油料加工企业已达300余家,涌现出一大批骨干企业。丽水从加大茶油产品的研发力度入手,不断提升茶油的精深加工能力。从精制食用茶油、提取茶皂素,到研制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从茶饼提取残油、制作高蛋白饲料,到加工生物农药和机械抛光粉;从茶壳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醋,到加工处理后生产活性炭和实用菌的培养基材料等,深度开发全面提高了茶油茶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三产”融合势头良好。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常山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油茶公园,打响了我省木本油料产业观光旅游的金字招牌。诸暨赵家镇以国家香榧森林公园为依托,开展香榧栽培炒制技艺等文化传承活动,着力打造国内首个香榧风情旅游小镇。常山黄塘村借助万亩油茶林,以“资金+资源入股、全民分红”模式成立浙江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把油茶做出了从吃到看再到游“一条龙”的产业,实现从“卖油”到“卖游”的转变,村集体收入超250万元,村民户均分红增收达1万元。
今年,常山县财政共整合投入油茶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预计可带动林农增收3.3亿元。在做好“油茶+旅游”文章的同时,目前该县正积极筹建油茶博物馆,抓好传统榨油技艺、民俗等非遗保护和传承,力争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建立了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北京战略窗口,打造常山-北京线上线下同步联动的市场运营体系;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山茶油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