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良
磐安县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协同用力,打好“四清零”、美丽庭院、古村复活、共享农屋系列组合拳,打造“高颜值、有品位、忆乡愁”的美丽城镇,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个小城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7年,磐安县被评为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
以精品线路沿线城镇为重点,创出美丽城镇建设新典型
2018年初,磐安县紧抓行政区域调整契机,原9镇10乡调整为7镇5乡2街道,将原已实施小城镇整治的维新、高二等乡镇并入盘峰乡,万苍、胡宅等乡镇并入尖山镇,深泽乡并入新渥街道,实现要素集中、资源整合、空间拓展,全力打造美丽城镇示范带。如盘峰乡通过行政区域调整,有效整合了境内高二杜鹃谷、盘峰孔氏家庙、维新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打造浪漫花乡线美丽城镇示范带;尖山镇通过整合万苍金土地观光采摘园,尖山舞龙峡景区、十八涡景区、管头农家乐,胡宅横路古村落、水下孔景区,打造休闲茶乡线美丽城镇示范带。通过行政区域调整,促进城镇资源整合、融合发展,形成“1+1+1﹥3”的发展效应。目前,全县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3条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小城镇治理已通过省级验收,美丽城镇示范带基本成型。
以“四清零”“四覆盖”为重点,治出美丽城镇建设新环境
原来,全县20个小城镇、42个集镇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布局杂乱、道路不畅等问题。磐安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开展“四清零”行动,全面拆除集镇村违章房、危旧房、一户多宅、附房等“四房”,做到户户过关、村村达标,为美丽城镇建设腾出空间、拆出环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拆除“四房”面积47万平方米。如仁川镇半个月时间拆除危旧房2.6万余平方米、违章建筑340余平方米、旱厕等附属用房1000余平方米、一户多宅2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赤膊墙”粉刷、美丽庭院创建、节点改造绿化、线路规整“四覆盖”,有效提升集镇品位、改善集镇环境。
以美丽庭院创建为重点,突出美丽城镇建设新亮点
按照建设“花园乡村、庭院磐安”的目标,围绕“环境卫生美、整齐有序美、庭院绿化美、风貌协调美”要求,以“三路两侧”97个村1754个庭院为重点,全力创建美丽庭院,打造靓丽风景,提升乡村颜值,助推美丽城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整洁庭院2.65万多个,其中美丽庭院1万多个、精品庭院240个,形成了方前镇下村、大盘镇小盘村、尖山镇自然村等美丽庭院示范点。同时,利用“中国药材之乡”的中药材资源优势,组织小章、小盘、柳坡等村庄开展中药材入庭院试点,彰显磐安庭院特色。
以共享农屋发展为重点,“掘”出美丽城镇建设新经济
随着美丽城镇建设的纵深推进,乡镇的环境卫生、交通设施等有效改善,原本深山里无人问津的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的必去之地,大批游客涌入乡村。磐安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推出“共享农屋·磐安山居”项目,建立线上线下信息平台和服务中心,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农户”模式,以“拎包入住型”“自在装修型”“创客创意型”等样式,将农户闲置房屋在网络平台发布招租,以良好生态环境和闲置住宅资源,吸引客人到磐安创业、休闲、度假或养老,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丰富乡村业态,让乡村成为城市居民的创业乐园、休闲花园、养老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截至8月底,全县已发展“共享农屋”489户,力争通过3年努力,争取受益户数达到3000户以上,房屋租金年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如小盘村“共享农屋”共有32户130个床位,今年6月6日迎来首批40位团队游客,个个赞不绝口。
以古村复活计划为重点,激出美丽城镇建设新活力
按照“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修旧如旧、体现特色、提高品位”的要求,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就地取材,修旧如旧,先后对大皿、马塘、横路、管头、陈界、榉溪等村的古建筑采取连片保护的方法,开展整体修缮,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并实行公开招商,出台免租减租、贷款贴息、水电优惠、评先奖优等优惠政策,加强古村落、古建筑的利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如胡宅乡横路村通过修建乌石三合院,引进业主发展高端民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盘峰乡榉溪村“名誉村官”郑芬兰,利用400年历史的九思堂以及村里妇女的手工基础,建立了“非遗‘小巷三寻’生产性保护基地”,唤醒“沉睡”的手工村落,让妇女有事干有钱赚,让“榉溪出品”的本土布书皮走出大山、流向市场。
作者单位:磐安县仁川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