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烟叶和榨菜均是桐乡传统优势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全市杭白菊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烟叶约4000亩,榨菜5万亩以上。杭白菊/烟叶-榨菜一年三熟模式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模式主要在桐乡等杭白菊主产区推广。
产量效益
杭白菊、烟叶和榨菜均是露地栽种,物化成本投入不大,一般年份三者亩总产值达1.2-1.5万元。其中杭白菊可采摘胎菊或朵菊。当地加工企业多,杭白菊、榨菜、烟叶销售无后顾之忧。
茬口安排
该模式季节安排紧凑,且三种作物均需另外择地育苗。土地利用率高,且实现了绿色过冬。
关键技术
1.烟叶
育苗。选用“世纪1号”品种,采用小拱棚穴盘育苗。
移栽。苗龄50-60天,叶龄5-6叶期定植,亩栽750株左右,植后浇足定根水。
大田管理。盖宽度75厘米地膜。栽前开条沟亩施商品有机肥1000千克、进口复合肥20千克作底肥。追肥2次,亩用量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0千克,一般在6月中旬破膜后施入。
病虫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黑胫病和蚜虫。采用合理轮作、选用无病种子等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烟株抗病性。
采收及调制。7月上旬,烟叶逐渐成熟时,应自上而下分批分级采收,然后进行调制。
2.杭白菊
品种。选用“早小洋菊”“小洋菊”等品种。
留苗。选上年生长好的种菊留种,冬季割茎、清园、覆土,开春后亩施人粪尿200千克,培育壮苗。一般一亩苗地可移栽大田10亩。
移栽。大田翻耕作畦,亩栽3500-4000株。
田间管理。压条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5-6月,当苗高30-40厘米时进行。结合除草松土,每隔15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预留较长、较多枝在种植烟叶一侧,待烟叶采收后第二次压条,满畦压条,使畦面分布均匀。7-8月新稍长到10-15厘米时摘心。
施肥。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0月中旬至10月初是菊花现蕾期及膨大期,需肥量大,此时亩施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千克作蕾肥,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2次。
病虫防治。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蚜虫、夜蛾类等。
采收。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分批采收胎菊或朵花。胎菊以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朵菊以花芯散开30%-70%为标准。
3.榨菜
品种。选用“桐农1号”“桐农4号”。
育苗。苗床选择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近水源、远离萝卜、白菜等毒源植物地块,以减少病毒感染。10月初播种育苗,每亩苗床播种量0.75千克左右,大田亩用种0.1千克。
移栽。杭白菊采收后,清除残叶、翻耕,11月底至12月初定植,亩栽1.8万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施肥。施足底肥,定植时穴施过磷酸钙50千克、复合肥25千克,与土拌匀。苗肥亩施尿素10千克或榨菜专用肥25千克。重施膨大肥,亩施尿素25千克、钾肥5千克。
病虫防治。育苗期及移栽后,用吡蚜酮或吡虫啉治蚜虫1-2次,防止传播病毒病。年后及时疏通沟渠,减少黑斑病、软腐病发生。
采收。3月底至4月上旬采收,采收标准为苔高5厘米左右、下部叶片开始落黄时产量高、质量最好。
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 周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