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宁波经验”花开长白山下

——鄞州和龙对口帮扶纪事

  □特约通讯员 王福升 吉林农村报记者 徐文君
  东北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的和龙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边陲小城,因地处偏僻,一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党中央“对口帮扶”的重大决策,把白山松水间的和龙与开放前沿的浙东经济重镇宁波鄞州区牵在了一起。
  自2017年鄞州对口帮扶和龙以来,转眼间已经一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两地携手努力,这片静卧在长白山脚下的美丽土地,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
投入真金白银 聚焦产业精准帮扶
  南坪镇是和龙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乡镇。2017年,该镇与鄞州区形成结对帮扶关系,正式拉开了两地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的序幕。
  2018年来,和龙、鄞州两地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密切协作,各项协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龙市定期在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研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情况,协助鄞州区制定出台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并制定出台和龙市相应承接方案,为协作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制度保障。该市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及对口协作办公室,负责做好双方沟通交流和日常工作。双方建立了定期对接交流和联席会议机制。今年,鄞州区党政负责同志4次赴和龙调研对接对口帮扶工作,和龙市党政代表团则两次到访鄞州,开展项目招商、共享稻田推介等活动。鄞州区农林、教育、卫计、旅游、商务、妇联、工商联、工会等8个部门与和龙市相应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协作活动。
  2017年,鄞州区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安排了2个援建项目。2018年,鄞州区投入的帮扶资金增加到4900万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11个。这些援建项目立足和龙长远发展和产业基础,聚焦精准扶贫,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将帮助当地农村摆脱落后种养方式、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走特色化、集约化产业脱贫之路。为此,特地谋划实施了桑黄种植、农机合作、黄牛养殖、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发展项目7个,安排帮扶资金4010万元,项目受益贫困人口12646人。
强化自我造血 互惠互利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关键。
  过去的和龙,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产业以玉米、大豆等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群众生活贫困。
  为鼓励、引导、支持鄞州企业到和龙投资发展,一年来,和龙累计接待中哲集团、宁波高发控股等140余家鄞州企业负责人,就和龙市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及产业项目等进行实地考察;接待鄞州区商务局(粮食局)、投资合作局等部门考察和龙市粮食种植基地、金达莱丝路电商产业园,双方就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合作渠道进行探讨;积极与鄞州区工商联、女企业家联谊会、相关乡镇等单位共同策划推进“共享稻田”项目,推广和龙市优质大米,一年来超计划完成销售近20万公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还将在鄞州区名优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设立和龙农特产品展销专柜。
  为加强当地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和龙市制定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协作实施方案,目前已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7人,就近就地就业253人,组织安排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前往鄞州就业,并在鄞州设立就业服务站,做好转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开展创业致富培训,5月末组织安排1名扶贫干部和4名致富带头人参加由州发改委组织在宁波举行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积极谋划“扶贫车间”,引入鄞州华鑫手袋制造有限公司,计划吸引100名贫困人口,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对第一批15名骨干进行手工编织培训。
联系联动联心 营造氛围全面结对
  随着鄞州区与和龙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共赢的效果已初步显现。这些“硕果”,离不开在两地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的挂职干部与人才交流的作用。
  根据双方人才交流计划,和龙市选派3名党政干部、3名专业技术人才前往鄞州区相关单位挂职进修;对应地,鄞州区也选派了2名党政干部、2名教师、1名医生到和龙挂职。鄞州区曙光中学、姜山镇中学、鄞州人民医院、鄞州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还组织了28名教师、医生到和龙开展短期帮扶。截至目前,鄞州人民医院累计组织三批35名医疗专家到和龙开展医疗援助活动,19人下乡义诊185人次,开展培训讲座68场893人次;鄞州区钟公庙中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组织14名骨干教师到结对中学开展送教帮扶活动,累计开展培训讲座36场811人次。
  鄞州还聚焦和龙市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深化“携手奔小康”基层结对行动。根据鄞州区统一安排,今年以来,各结对镇(街道)捐助和龙各镇帮扶资金43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下步还将开展一系列的对接帮扶活动。此外,鄞州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慈善资源,通过善园平台与周秀芳爱心驿站,动员鄞州社会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目前已与和龙市14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结对成功,募集助学款16.68万元。截至目前,和龙累计接受鄞州区社会各界捐助帮扶资金、物资共计900余万元(含区以下结对乡镇、部门计划外财政资金及物资)。
  从北部的头道镇,到南部的南坪镇,我们追寻和甬协作的扶贫之路,感受一年来和龙的巨大变化。一位和龙市扶贫干部告诉记者,鄞州与和龙对口帮扶,帮的是钱,帮的是物,扶的是气,扶的是志。的确,充分借鉴和吸收来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宁波经验”,把和龙人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激发出来,把先发优势和后发效应释放开来,助力和龙跨越发展,缩短东西差距,这才是对口帮扶、协作更深远的意义,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扶贫故事”。
【阅读链接】
和龙概览
  和龙市是全国31个生态建设示范区之一,是联合国开发组织确定的“中国高科技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及深加工示范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北岸,东与龙井市接壤,西与安图县毗邻,北与龙井、安图两市(县)搭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总面积5068.62平方公里,境内国境线长164.5公里,设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对朝国家级陆路口岸。
  和龙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台地、谷地、河谷平原兼具,西部多高山峻岭,西高东低,南岗山脉横亘中部,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86座。该市下辖11个镇(街)100个村(社),总人口约20万人,有朝、汉、满、蒙、回、壮等11个民族。2017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6元。
  和龙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平岗绿洲为重点,以民族特色和外向型农业为特点,近年来重点发展以优质水稻为主的有机农业,以朝鲜族民族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业,主要作物有水稻、大豆、蔬菜、水果和烟叶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