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农机化

提供一站式农事解决方案

宁波多管齐下力推农机社会化服务

  •   一组数据展示出宁波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新成就:
      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机具近3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多个百分点;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超过75%,全国领先。
      全市共有34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均每个涉农乡镇约3家,共有社员5500余人。去年全市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超过22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利润达10.4亿元。
      宁波市去年成功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是全国首批、我省第一个荣获该殊荣的城市。继余姚、鄞州、奉化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后,今年又有3个县(市)申报创建,创建率达到60%;余姚、慈溪成为我省首批“机器换人”示范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下,近年来,宁波不断深化农机供给侧改革,全面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之路越走越宽。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该市农业生产、作业服务和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广的主力军。一批“80后”“90后”大学生接过父辈的班,驾驶农机驰骋在绿色田野上,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弄潮儿。
    建设区域中心,推动粮食机械化生产
      针对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中育秧、烘干、维修等瓶颈和难题,近年来,宁波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了区域性育秧、烘干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单季供秧能力500亩以上的规模化育秧中心970个,育秧设施大棚近64万平方米,推动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平的快速提高。去年全市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76万多亩,机械化栽植率66.9%。此外,还建成粮食烘干中心126家,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超过17000吨,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超过75%。
      整合农机合作组织资源。开展集规范化服务组织、技术推广培训中心、作业服务及维修中心、烘干加工中心为一体的“一化三中心”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18家具有培训、推广、全程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此外还建设了省级2+N(全程农机化作业和农机维修+1项以上产前或产后服务)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2家。区域性、专业化的服务,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得到了突破,农机社会化服务更专业、更集中、更高效。
    设立股份公司,引导农机作业市场化运作
      宁波市从2014年开始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从合作制向公司制这一更高形态发展,历经4年培育,目前已成立17家股份制作业服务公司。公司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按照股份制公司要求注册成立,注册资金和参股资金按照股份比例由股东现金入股和农机具评估后入股组成,股权清晰。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机械作业、农机维修、财务等部门。农业机械以大中型高性能机械为主,农机装备“高、新、全、专”,通过提供菜单式、全程式等社会化服务,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专业化服务。
      股份制作业服务公司在运行中具有作业半径大、辐射力强等特点,不仅农机具使用率大幅提高,而且单季作业量增加一倍以上,优势十分明显。如与时公司2014年6月成立仅半年,作业服务区域从洞桥迅速扩大到鄞江、集士港、横街和高桥等乡镇,作业面积达5.5万亩。
    拓宽应用领域,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
      推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是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多年来,该市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粮食生产全程作业服务、托管服务、“菜单式”服务等产中服务的同时,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全程化覆盖。
      当前,除40多家合作社开展粮食加工等服务外,还有80多家粮食和特色合作社注册并使用品牌商标。如余姚上塘农机合作社的“知超”商标、田螺山农机合作社的“月光”商标以及康绿合作社的“宁余”、慈溪云鑫合作社的“龄飞”等。此外,还培育了108家特色主导产业农机合作社,开展叶菜、菜用大豆、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等机械化作业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已从水稻的耕、种、收产中服务向标准化、规模化的育种育秧、耕种收、肥水管理、植保、烘干、秸杆处理、烘干加工、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延伸;从粮食产业向蔬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特花卉、茶叶、农产品初加工和销售等领域延伸,实现了服务领域和范围的大拓展。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农事服务社会化
      宁波农机管理部门认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是对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为农民一站式解决诸多生产难题。为探索这一路径,宁波率先在余姚田螺山农机合作社、鄞州区创宁粮机合作社设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开展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事服务的探索,打通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余姚田螺山农机合作社是我省首家民办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设有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资中心、农村信用合作中心、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中心、粮食加工中心、农业培训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农耕文化长廊等,搭建起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政策咨询、技术辅导、农产品展示展销等5个服务平台,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织密维保网络,确保农机具专业化维修
      售后维修网点少、服务不到位、技术力量不足、业务量少、经营效益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机械化及技术的推广。从2011年起,宁波开展农机合作社维修示范建设,并每年举办维修培训班,着力提高合作社维修能力。经过近8年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农机中心及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均设立了农机维修点,为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培养了一批专业维修人员,基本做到小修、小故障不出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维修人员在农忙时保养维修机具,农闲时从事其他活动,合作社这种农时维修模式,较符合实际。目前该市农机维修形成了以合作社维修点和区域农机中心为基础,以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售后维修为支撑,农机社会维修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维修服务网络,农时季节性维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下一步,宁波将通过示范创建引导服务组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通过开展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维修等技能型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服务组织带头人及有技术、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培育建设区域服务中心、省级综合服务中心、作业服务公司、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综合农事服务能力;扶持鼓励服务组织延伸产业链并积极向特色主导产业领域拓展,引导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邵滢 徐欣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现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