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一年一度的2018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昨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本届农展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主题,展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设731个展位,汇集了浙江各地近700家农业主体的近万种农产精品。除了展示展销,还广泛邀请长三角地区的客商参观展会,看样订货、贸易洽谈,促进农商、农超、农校对接。
记者置身其间,但见场面壮观,人气旺盛,这又是一次“促进浙沪两地农产品交流、推动农业合作”的盛会。
上海市民“轧闹猛”
凭借多年的推介、优异的农产品品质和日益扩大的品牌影响力,浙江的农展会已成为上海市民选购年货、“轧闹猛”的好机会。
昨日上午8点半,农展会一开幕,展馆内就不断涌进人潮。在一楼展区门口,记者遇到71岁的王大妈,她来自浦东新区,拖着一个储物箱。“家里人对浙江农产品蛮有感情。因为农展会产品多,质量安全又有保障,买得放心、吃得舒心,我们每次都来。这次我一大早拉着哥哥、弟弟一起来,中间转了一趟公交车。”王大妈说,她祖籍宁波,从小在上海长大,以前回宁波时,经常吃宁波汤圆、米糕等老字号食品,对故乡的农产品有着一份特别的“乡愁”。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参加农展会,既是冲着浙江农产品“呱呱叫”的质量,也是冲着其“响当当”的品牌。“像西湖龙井茶、五芳斋粽子等,我就是冲着这些牌子来的。”家住徐汇区的张大爷笑着说,农展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他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正宗的浙江品牌农产品。“我早已‘恋’上了浙江优质农产品。”他打趣说。
参展主体笑开颜
上海是长三角的中心,也是浙江农产品外销的重要市场。今年我省各地参展积极性高涨,参展商都十分看重此次农展会,(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希望能进一步打开上海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开幕当天,上海市民的这般热情,让参展商们喜笑颜开。
“这次我们带来了5000多公斤优质文旦,价格从15元到25元一个不等。像这种正方外形,上面有一个‘福’字的文旦,要卖到80元一个。”玉环市白云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卫东说,他们种植的800多亩文旦皮薄、味甜,销路主要以长三角为主。“这次农展会,我们的文旦卖得很好,开幕没半小时,已卖出去十几个了。”
金华火腿历来颇受上海市民的青睐。在金华金年火腿有限公司展位,因为买的人太多,销售人员装袋、称重、找零,忙到来不及。“历届展销会我们都来。这次参加展销会,就是盼望可以进一步打响公司火腿品牌。我们这次共带来火腿400多只,刚开幕半小时,就卖出了2000多元。看来中途又要回去‘补货’了。”公司展位负责人申屠告诉记者。
意犹未尽话期盼
记者发现,如今的上海市民,对浙江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口碑越来越好,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很喜欢小吃,去年农展会的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像永康肉麦饼、嵊州小笼包等,都是我的‘心头爱’。”上海市民钱女士发现,这次虽然有些摊位也能现场品尝,但没办小吃展,有些遗憾。她希望,浙江今后能多来搞些农家特色小吃展。另一位市民接口说:“浙江的农家特色小吃风味独特,希望以后多来办办。”
浙江的参展商也对农展会充满新期待。
跟记者聊起参展的情况,申屠说,今年公司的展位只有9平方米,太小了,一些火腿大礼盒也放不下。“我们需要30多平方米的展位。此外,今年展销时间只有4天,往年都有5天,希望以后能再长个一两天。”
和申屠一样,舟山昌国食品展位负责人郭凯,也对农展会有新期盼。郭凯认为,来上海参加农展会,绝对不虚此行。“今年是公司第二年参展,通过参展能掌握更多的上海市场信息,向同行取到不少‘真经’,希望以后能成为农展会的常客。”他说,“上海市场大,消费能力强,竞争也很厉害,此次希望能多拉几个上海大客户。他还希望展销会主办方能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上海市民参展,“农展会要年年有新意,创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