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物换星移,岁月如歌。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的代表,遂昌,已然成功蜕变为山区绿色发展的典范。
山还是过去的山,水还是从前的水,然而遂昌却不再是落后的遂昌,元立集团、赶街网、乡村休闲旅游、汤显祖文化节……遂昌一次次以崭新的形象走入人们的视野,用实力证明了革命老区的发展成绩。
美丽乡村入画来,城市发展绘新景,文旅融合谱新篇。改革开放40年来,靠着这片熟悉的青山绿水,遂昌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姿态,始终将提升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当作发展路上的头等大事,在城乡建设、文旅融合等各个领域都迎来了大发展、大变革,唱响了一出精彩绝伦的革命老区发展蜕变进行曲。
美丽乡村入画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城遂昌40年风雨蜕变路上,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遂昌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到环境卫生整治,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休闲旅游打造,从农业产业升级到提升农民文化生活,40年来,遂昌不断加力加码新农村建设,以“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标准化等为着力点,使平昌大地203个行政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漫步在遂昌的乡野,一幅处处皆景的乡村画卷已然展开。无论是干净整洁的举淤口村,还是古色古香的独山村,无论是富足安康的长濂村,还是美丽幸福新苏村,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闪亮的明珠,整齐划一地镶嵌在遂昌这顶皇冠之上。坐落在遂昌北部桃溪深处的高坪村,可以说是这203颗明珠中最闪亮的一颗。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禀赋,高坪人在全县范围内第一个搭上了乡村休闲旅游这趟发展快车,卖山卖水卖空气,进而完成了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转型。据统计,截至目前,高坪全乡共拥有农家乐总数达169家,床位1800余个,而在遂昌全县,这一数字更是飙升到了578户,2017年实现综合收入10.18亿元。
乡村旅游一片红火的背后,是遂昌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上的孜孜不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建设、文化活动……得益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40年来,老区人民最关切、最关心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喜人的成果。老区发展,农业先行。40年来,老区遂昌始终将农业视为发展路上的头等大事,将农民的利益当作发展最坚实的落脚点。改革开放筑华章,一路走来,遂昌在中蜂、茶叶、毛竹、高山果蔬等产业上都实现了大幅增收。据资料显示,仅2017年,遂昌就完成农业总产值18.86亿元,其中传统产业茶叶全年产量11320吨,产值9.5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0元,增长10%……一串串漂亮的数字背后,既是改革开放奏响的又一曲“乐章”,也是全县18万农民脸上日渐增多的笑容。
城市发展绘新景
在老区遂昌发展的时间轴上,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遂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热潮,并启动了三溪口城市更新项目。
位于旧城的三溪口区块,是遂昌的核心地段。2017年底,遂昌启动三溪口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征迁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1033户,致力打造“城市客厅”,建成集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两小时逗留圈”和市民“活力生活圈”。而在县城中心,伴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国卫等工作的强势推进,遂昌已从曾经的绿色之城、生态之城昂首迈向了一座品质之城、文明之城,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再攀高峰。
除此之外,依托农村电商的探索升级,遂昌打造的首个“淘宝县”早已声名在外,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不仅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全县23万人民群众增添了致富的新渠道。
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延伸拓展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遂昌在振兴生态工业上所取得的成绩,更为人振奋。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既是发展的见证者,也是腾飞的参与者。1991年,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在遂昌的山沟沟里开始创业,短短十几年,就形成了年产钉类、丝类、管类金属制品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一根铁丝,不仅拉出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是遂昌工业蓬勃向上的真实写照。
而在2017年,遂昌生态工业更是迎来了新一轮投产高潮:年初,浙江科力锻造有限公司等5个新项目落户遂昌县,其中3家为亿元项目;10月17日,云峰区块25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资额达32.3亿元……重大项目接连投产的背后,既是老区遂昌振兴生态工业铁一般的决心和信心,也是改革开放所绘就的发展巨变图。
文旅融合谱新篇
80多年前,“红色”种子在这里播撒。80多年后,“红色”之花在这里绽放。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游客纷至沓来,改革开放40年,古镇王村口的变化,唱响了遂昌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强音”。40年来,王村口立足红色“基因”,不断耕种“红色山水”,传承“红色精神”,不仅打造出集“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红色之旅”,也完成了“红色旅游”向“红色经济”的蝶变。
寻访粟裕将军足迹,缅怀红军英烈;宿红军客栈,尝红军菜;置身天然氧吧,品味遂昌清茶……如今,走在王村口的红色老街,白墙灰瓦的古民居与铺满鹅卵石的石板路,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红军故事与古镇40年发展的水乳交融。在这背后,既是遂昌县委县政府对文旅融合发展、发挥革命老区效应的定力,也是遂昌县老促会多年来不断走访调研、建言献策所带来的累累硕果。不仅是王村口,纵观全域,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整个遂昌也已经迎来了文旅融合筑造的新篇章。
经久不息的汤公文化、源远流长的好川文化、独树一帜的畲族文化……这些当地原汁原味的文化符号,既承载了改革开放40年遂昌文化发展的一路旅程,也为遂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40年,那份发轫于民间的“汤公情”,早已演化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气和自觉,融入了遂昌的山水间。在这背后,是老区遂昌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定和自信。
与此同时,文化的繁荣昌盛也为老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王村口、金竹等地的红色文化之旅、各类带着汤公符号、好川印记的旅游商品,既让遂昌的文化元素传遍了全国,也焕发出熠熠生光的文化经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眼未来,绿色仍是老区遂昌发展坚定的主色。40年发展,迎来了这片青山绿水的新生,40年奋斗,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不竭动力。
遂昌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供稿
遂昌赛龙排 引来八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