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抹茶行业百亿“富矿”待深挖

  •   □本报记者 朱传忠
    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今年抹茶产值已达1.3亿元;后起之秀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的抹茶产值突破5000万元。这两则来自生产一线的消息,某种角度预示着我国抹茶产业正进入生机盎然、蓬勃发展阶段。
    抹茶市场突然放量
      抹茶是以碾茶为原料经超微粉碎加工而成的粉状绿茶,因其颜色翠绿、氨基酸含量高受到国内外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青睐。之前日本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抹茶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遭受核事故影响,星巴克等一批全球知名连锁集团调整策略,第一时间转到中国采购抹茶原料。
      2011年是抹茶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荣回忆,御茶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日本在中国投资最大的涉外茶企,曾生产少量抹茶并销往日本,自然而然便成为星巴克在国内选择的第一家考察对象。“2011年御茶村完成了与星巴克的合作谈判,成为其抹茶的主要供应商。”刘志荣说:“那一年星巴克全球市场消耗的抹茶超过800吨,需要1万亩抹茶茶园才能满足其需求。而当时御茶村的抹茶原料种植面积只有5000亩左右。”
      为满足采购需求,星巴克随后委托第三方公司在茶原料生产企业中培育发展抹茶供应商。高端抹茶原料在日本售价每吨约300万元,国内约50万元,中端抹茶价格也在10-30万元之间,其价值是普通茶原料的十倍至数十倍。抹茶的高附加值极大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一些企业纷纷投资兴建标准化车间和规范化流水线。御茶村也是从那时才了解并意识到抹茶市场的巨大空间,率先从日本引进茶种、技术和设备,并着手抹茶的研发、生产认证和推广等系列工作。
      分析今年抹茶突然放量,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海外采购订单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星巴克今年在我省的抹茶采购订单就超过3亿元;二是食品领域使用量剧增。茶叶从“喝”转向“吃”,如抹茶饼干、抹茶蛋糕、抹茶月饼、抹茶牛轧糖等抹茶加工类食品开发层出不穷,对原料需求拉动明显;三是抹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领域由“喝”“吃”向“用”的方向再拓宽,开始被日用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生产企业接受和采用;四是抹茶类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国际茶咖企业的消费引领和生产企业持续多年的市场培育,使得“茶粉”消费剧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认为,国际茶咖企业的大手笔采购订单只是一个引爆点,其背后真正的推手是消费升级。抹茶,代表一个时代的需要,从传统茶饮领域进入到餐饮、休闲、健康领域,是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到新高度的一个标致,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扶持精深加工企业
      面对抹茶这一块诱人大蛋糕,各省市开始不断加大对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纷纷上马整套流水线。贵州省今年计划投资兴建200条抹茶生产线,
      其中同仁市将打造“世界抹茶之
      都”作为发展目标,投资建设
      茶产业园,目前100条抹
      茶生产线已开工生产,预
      计产能2000吨。衢州某
      茶机制造企业接到的
      抹茶设备订单,交货
      期排到6个月之后,
      从侧面佐证了抹茶
      市场的红火。
      我省抹茶应用与
      产品开发一直处于全国
      领先水平。省农业农村厅
      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介绍,
      抹茶是我省茶精深加工产业化
      中最有成效的一个品类,我省以
      中茶院“十二五”省重大成果
      转化项目“茶及功能性成
      分在食品加工中的产
      业化应用技术与示
      范”实施为契机,先
      后推动余杭、嵊
      州、诸暨、新昌、
      泰顺、普陀、长
      兴、松阳等地
      培育了一批茶
      食品生产企业。
      到2015年,这些
      食品生产企业已初
      步形成规模。据统计,我省现有抹茶生产企业15家,共投资兴建抹茶生产线63条,去年总产量为1270吨,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1.75亿元。虽然产量占全省深加工用茶量的比重仅1.1%,但产值却占到近10%。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生产厂家有3家。
      尹军峰认为,抹茶市场真实需求在不断扩大。首先,抹茶使茶产品消费从传统领域拓展到餐饮、休闲、健康等领域,应用端不断扩大;其次,开发端也在延伸。“抹茶以绿茶为原料,绿茶是六大茶系中的一大类,科研团队正以抹茶生产技术工艺为基础,研发其它茶类为原料的红茶抹茶、黑茶抹茶等,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尹军峰认为,抹茶产业远期至少有100亿元的市场容量,“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快速跨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刘志荣也认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他相信,凭着浙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一定能继续在抹茶产业发展中保持绝对领先优势。但他同时强调,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是产业化,“抹茶产品的源头是茶山茶园,只有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才有基础,工业化生产才有可能。”
      目前,茶精深加工企业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浙茶、华茗园为代表的工商模式;另一种是以御茶村为代表的农工商模式。前者自有茶山很少,所需茶叶、初级茶原料通过市场化采购;后者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两种模式各具优势。去年华茗园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税收超过1000万元;御茶村实现第一产业产值超亿元,上缴税收也有1000多万元。茶精深加工企业对当地经济和财税收入的贡献可见一斑。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省可以借鉴制造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依托资本力量,建设农业产业园,培育、引进、扶持一批茶精深加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做出特色,创建品牌,引领标准,促进振兴,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产业发展呼唤政策助力
      抹茶生产使茶园的亩产值达到2万元,是普通茶叶平均亩产值的3倍多;用抹茶生产终端产品,附加值更可提升5-20倍。抹茶产业的培育,是我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为进一步推动抹茶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提高农民增收,罗列万建议:一是加强调研,积极争取政策倾斜;二是加强抹茶生产配套技术研发,强化技术支撑。如抹茶专用品种选育,抹茶茶园培管技术、加工技术引进与创新,设备研发(球磨、气磨、水磨等)。三是推进抹茶标准宣贯,完善抹茶系列标准制定,包括茶园管理技术规范、抹茶产品标准等;四是培育抹茶产品品牌,加大市场消费引导。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与各类食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大推广力度,支持抹茶产品开发、助推抹茶消费升温;五是引导建立抹茶企业行业组织,聚合力量、抱团挺进,同生共荣、共享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