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龙游县塔石镇西何畈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成片的毛豆地里,五六十人坐在小板凳子上,每人跟前放着一个桶,利索地摘着豆荚……
这个毛豆基地的主人是童发红,他靠种时鲜毛豆创业,年收入百余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
30年种毛豆初心不改
看到童发红,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咖啡色的夹克,下身是一条灰黑色的休闲裤,两只裤脚上还沾着泥巴。说起种毛豆,他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50岁的童发红是龙游县塔石镇何明村村民。“我种毛豆快30年了。”他说,从1989年到萧山钱江农场打工种菜开始,从打工者到管理农场再到承包家庭农场,一直都在种毛豆。
2011年,因为萧山的土地流转成本高,童发红决定回老家创业。做什么呢?考虑再三,他决定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种毛豆。
刚开始,童发红在塔石镇钱家村流转了300余亩土地种毛豆。他说,当时那片土地是烂泥田,土质不好,根本不适合种毛豆,他就每天琢磨怎么改善土质。后来,他找人清沟、起垄、建排涝沟渠,想办法创造种植条件。当年,他种植的毛豆就取得了丰收,卖出了70多万元。
在老家种毛豆成功后,童发红的种豆之路如同开挂一般,年年大丰收。今年,童发红在钱家村种的800多亩毛豆收成喜人,亩产达到750公斤,亩均收入3000元。“估计净利润在120万元左右。”童发红笑呵呵地说。
种豆致富路越走越宽
“现在说起来轻松,但是一路走来,我没少花心思,也有很多人帮了我。”童发红说。
2016年,童发红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新建了一座200立方米的冷库用作毛豆保鲜,解决了销售上的一些难题。2017年,镇里对农田沟渠进行加固,灌溉排涝功能增强后,他的毛豆田也受惠了。“像现在采收季,得益于农田间的水泥路,大卡车可直接开到田头来收购,非常方便,而且节约了不少成本。”他说。
当然,做农业,也少不了农业、气象等部门的帮扶。童发红今年种的毛豆是从萧山引进的,当时经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检测检验,确定90%的发芽率后,他才放心地大面积播种。“及时的天气预报也很重要。”童发红说,“去年8月19日,当地遇到了强对流天气,两小时降雨146毫米。那天,我本来准备播种的,还好提前收到气象部门发给我的短信,不然那些种子就被雨水冲走了。那是最后一批种子,冲走了就没有了,20多亩地,就要损失六七万元。”
得到大家帮助的童发红自己创业致富了,也不忘记附近的村民。与童发红同村的余晓娟今年60岁,常年在基地里帮忙。“一年下来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她说。
每到毛豆采收季,童发红的基地里每天都有百余人为他摘豆,仅支付人工费一项就得五六十万元。“再加上一年四季在基地干活的工人工资,一年下来,仅是支付工资少说也要100万元。”童发红说。
除了带动附近村民增收,童发红还向周边村民无偿提供种豆技术。据了解,附近有1000余亩地的毛豆是由童发红提供技术指导的。
“我希望把周边空闲的田地都流转来种毛豆,也可以农户自己种,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做大塔石的时鲜毛豆产业,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农户通过种毛豆增收。”童发红憧憬着未来发展之路。
邵黎 郑曦 方启凯
“白鱼大王”忻金山咬定“粉鳅”不放松
秋冬时节,宁杭高铁旁的德清县乾元镇联合村曹界里洒满阳光,房前屋后的鱼塘泛着金光。塘边的村道上,不时有贩鱼的车辆缓行而过。远近闻名的“白鱼大王”忻金山正望着屋后的小橘园出神,他说,没想到随意种下的橘子长得这么好,可是,研究试验了几年的泥鳅养殖,仍然不能让他满意,心里真是着急啊。
今年74岁的忻金山,一直称自己只对养鱼感兴趣。虽然有好心人替忻金山放言,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成功了,但忻金山自己仍然不满意,他说至多成功了一半,还不好意思交答卷。
细心的消费者已发现,近些年来,当地菜场里的黄颡鱼多了,价格也实惠起来了。殊不知,这里面就有忻金山的贡献。继白鱼人工繁育难题攻克后,5年前,忻金山又攻克了黄颡鱼的人工繁育与养殖难题,因此他又成了“黄颡鱼大王”。
这几年,忻金山专心繁育的泥鳅,就是当地人所称的“粉鳅”,是泥鳅品种中口味最好的一种。其实,泥鳅的繁育难关前几年已被忻金山攻克,但如何高效养殖,却遇到了困难。原来,忻金山心目中的成功,不单指苗种繁育的成功,还指其他养殖户购买苗种后,有很高的成活率与很好的商品性。他说,这样的苗种供应才有意义。
去年,忻金山生了一场病,耽搁了宝贵的攻关时间。今年夏秋以来,身体好多了的忻金山,一边吃着中药,一边着手泥鳅养殖试验。
如今,忻金山的儿子已成为淡水鱼的人工繁育与养殖高手。忻金山说,水产养殖上的事,大多已由儿子打理,自己只是在关键时刻出出主意。现在虽然已没有年轻人那样的旺盛精力,但他还是将兴趣与精力投入于泥鳅的养殖上。
在当地水产市场上,知道“白鱼大王”忻金山的人,要比知道联合村地名的人还多,知名度甚至远扬黑龙江,许多客商不远万里,来联合村学习养鱼技术,购买优质鱼苗。忻金山成了联合村的一张名片。
忻金山说,他不爱喝酒,也不抽烟,甚至不去茶馆店消磨时光,就喜欢跟鱼待在一起。他最喜欢吃的美食也是鱼。如今,“粉鳅”的市场销路越来越好,他要将“粉鳅”的养殖难关一个个攻下来,不仅造福消费者,也要造福广大养殖户,把泥鳅繁育养殖当作古稀之年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吴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