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12月5日,来自省内各设区市的15家植保服务机构、农资经营企业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举行会员授牌仪式。至此,由浙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浙农飞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浙农飞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无人机植保技术服务,是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以10亩水稻田施药为例,与人工喷洒相比,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单次用量可减少10%以上,防治效率提高20倍以上。完成杭州西湖区8000亩茶园的统防统治,只需5至7天时间。“无人机植保技术服务,得到了西湖区农业部门和茶农们的一致认可。”浙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理杨雷说,今年他们已先后5次对西湖区茶园进行飞防作业,完善并制定了一整套飞防作业标准体系。如成立茶园防治专项工作小组,提前察看茶山地形,规划作业路线、制定作业标准;与农药厂家签订合作协议,承担飞防专用药剂前期开发工作;聘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担任项目技术顾问,全程参与防治指导,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机构作监理,确保防治环节“人、机、剂、技”高度融合,项目稳妥有序进行。
近年来,“浙农飞防”联合各地植保及农机部门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病虫害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已形成针对水稻的飞防作业标准,基本解决了“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谁去打药”的问题。小麦、茶叶、柑橘、枇杷、莲藕等多种作物的飞防作业标准正在研究制订中,至目前,公司已与100多家面积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签订了委托服务协议,承担临海1万亩柑橘、镇海和长兴2.25万亩水稻、安吉与淳安近1万亩茶山的飞防服务。今年防治面积有望突破30万亩次。
此次成立的我省首个飞防联盟,设飞防总部、市县级飞防服务中心、乡镇级飞防服务站、村级飞防服务点。依托“浙农飞防”的品牌、技术、资源、资金等优势,搭建起企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服务平台,为会员提供飞防作业的系列化全套服务,以大幅提升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