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绿色食品认证,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

——我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   □本报记者 俞霙
      近日,在2018浙江农博会上,祖名牌系列豆制品受到杭城市民的欢迎,近5天时间营业额达到30多万元。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打造绿色健康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做大做强企业。
    让百姓放心吃的豆制品
      在中国,用一颗颗金灿灿的黄豆制作美味的豆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杭州,有家企业将豆腐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开发出300多种花样,远销至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2017年产值高达10.5亿元,这就是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在“祖名”的企业介绍中,有一句话十分醒目:做健康食品,关注人类健康。
      从原材料采购到食品加工生产再到物流配送,是食品生产中三个重要“关卡”。“祖名”的质量之所以有保证,是因为打通了这三道关卡,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工厂安装监控系统。并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为了保证产品新鲜度,所有产品“全程冷链”。
      为了让顾客放心,“祖名”邀请老百姓参观“透明工厂”。2012年,“祖名”在湖州安吉设立分公司。分公司秉承“祖名”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理念,建造了参观通道。参观者除了可以看到豆制品从原料投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还可以在参观通道另一侧看到以大豆和豆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豆文化馆。全馆投资1000多万元,馆内蜡像惟妙惟肖,通过声光电效果,使参观者如身临其境。从2013年开始,“祖名”还连续5年举办豆制品文化节,并成为杭州重要的农事节庆活动之一。
      “‘祖名’不仅要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还要打造成食品工业旅游基地和豆制品文化传播基地。”“祖名”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祖名”公司形成了生鲜豆制品、休闲豆制品和植物蛋白饮品三大系列产品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公司如今已成为行业引领者,是豆制品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传统蜜饯走出国门
      湖州是我省青梅主产区之一,自古以来,那里就有制作青梅蜜饯的传统。该市德清县新市镇被誉为蜜饯之乡,早在清朝,镇上就开满了蜜饯工坊,蜜饯制作的工艺传承至今,蜜饯也成为当地百姓婚庆喜事中不可或缺的茶点零食。
      浙江莫干山食业有限公司就是当地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蜜饯企业,自1953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开发出30余款蜜饯产品,其中,蜂蜜青口梅、广式话梅、甘梅、苏式话梅和无核话梅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去年,公司年产3000吨蜜饯,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我们公司对待每一颗梅子都认真、讲究,从青梅种植到蜜饯加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公司相关负责人朱泉根介绍,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按“原料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理念,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延伸到原料生产阶段。
      据了解,该公司在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连心村建立青梅基地,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青梅,收购价每吨高于市场价300元,大大带动了果农种植青梅的积极性。青梅基地在青梅树苗品种选培、农技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化、标准化管理,保证青梅原料的品质达到绿色产品标准。
      朱泉根说,莫干山牌蜜饯吃起来甜中带酸,嫩脆爽口,全靠经过七道传统工序的重重“磨练”,从前期处理、脱盐、烧煮、调味、干燥、后期整理到最后的包装,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当地蜜饯制作的精髓。以脱盐这道工序为例,将盐渍果胚用清水浸泡,每个产品要求都不同,会由有经验的老师傅品尝把关,脱盐至要求范围,并结合数据测试最终确定。
      如今,“莫干山”牌蜜饯不仅覆盖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更走出国门,远销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技术升级成就小小竹笋罐头
      作为著名的中国竹乡,安吉的特产中不可不提竹笋。在安吉,制作水煮笋的厂家不少,其中就有安吉最大的笋制品出口企业——浙江耕盛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如何让一瓶小小的竹笋罐头长久地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耕盛堂”负责人伊奎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耕盛堂”成立于1998年,从第一款产品“惊雷笋”问世以来已经走过20个年头。“一个口味传承20年还能被消费者认可,一离不开原材料优势,二离不开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伊奎鑫说。
      安吉的百万亩竹海,造就出一批优质的生态绿色农产品,“耕盛堂”产品的原材料正是来源于此。据伊奎鑫介绍,“耕盛堂”对原材料选取标准非常严苛,用来制作的毛笋取其中段,这样既保持了笋原有的脆嫩和嚼劲,又避免了根部的粗老和尖端的软嫩。
      除了做好原料把控,“耕盛堂”更在加工技术上下足功夫。竹笋的保鲜一直是业界一大难题,“耕盛堂”研发的一项关于竹笋PH值超临界技术,可以将竹笋的鲜味保存得更长久。据了解,该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将竹笋通过高温水煮,去除涩味,使竹笋中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转化出优质益生元。在益生菌快速发酵的过程中,竹笋的鲜美和清香显著提高。
      公司还用天然调味料和草木香料、压榨菜籽油,调和出最适宜的味道。通过水蒸气高温灭菌入熟,益生菌的代谢物、竹笋和各种配料相互融合,美味浑然天成。
      此外,“耕盛堂”在产品原料、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都实现了质量追溯,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看生产全过程,更增添了顾客对产品的信任感。“如今,我们的产品出口到日韩等国家很受欢迎,今年的销售目标是突破1亿元。”伊奎鑫说,“在我们公司,基层员工的年收入也超过5万元,竹笋让大家有了不错的收入。”
    “祖名”豆制品在2018浙江农博会上热卖。本报记者 俞霙 摄
    “耕盛堂”工作人员在包装笋制品。本报记者 程益新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