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文 叶敏/摄
岁岁农博会,今年“意”不同。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看农博,可以为农博热找到很好的注脚,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振兴路上浙江“三农”那种坚实的底气。
40年的改革历程,40年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浙江“三农”发展引领了航向,注入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开启伟大变革
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发端于农村。对东海之滨的浙江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就没有今天“三农”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连续33年居各省区之首的佳绩。
记者在今年的省农博会上,碰到了前来参展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村民、余东农民画创作代表兰根良。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说起这段不平凡的岁月,兰根良感慨良多。“我记得大概是1982年,上头有政策下来,允许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兰根良说,包产到户后,不仅是能吃饱了,最重要的是,田地里的活忙好后,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油漆手艺,走村串户挣点“活钱”。
后来,政策又放宽了,田里允许种其它作物了,他就种上了橘子。“当时橘子价格高,种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衢州橘乡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兰根良说。
兰根良所说的政策,就是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聚焦“三农”颁发的5个“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部署,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就“三农”问题又连续发布15个“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一作出具体部署。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彻底改变了“兰根良们”的命运,大大加快了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进程。
激发无限活力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农业展会,到今年浙江农博会已成功举办了16届,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浙江农业农村的蓬勃发展。
纵观这十多年浙江农博会的发展,有心的参观者一定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参展的对象,一开始大多是各类农业企业,后来逐渐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近几年,家庭农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改革开放40年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单元,再次出现在了“高光”之处。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同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随后,我省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着力推动家庭农场在浙江大地上快速、规范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专业大户18.3万户、家庭农场36417户。这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已成为我省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了农业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适度规模经营效率,成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支“轻骑兵”。
改革风来,激活一池春水。近年来,得益于改革的推进、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宝刀不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生机勃勃,各种电商、微商等新型主体活力迸发,大家都在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市场、逐梦田园,唱响了一曲曲精彩的新时代田园牧歌。
引领美好未来
今年的浙江农博会,乡村振兴主题大热。中心展示区,入口就是一组由农产品组拼而成的美丽乡村造型;各市展团展示区,宁波和温州直接以“乡村振兴”为设计主题,其他展团展示区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也不少。
在衢州展示区,几个乡村占据了显著位置。该市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正以“楼峯古村,皇后故里”为品牌,打造特色文化名村;衢江区湖南镇蛟垄村,通过发展小黄姜、猕猴桃等产业,要让小山村成为小康路上的“出海蛟龙”;柯城区九华乡上彭川村,今年首次与电商平台“安厨”合作,村民们世世代代用土法生产的菜籽油搭上了农产品新零售的快车,成为“网红”产品。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涌现了不少明星村,比如东阳的花园村、奉化的滕头村,等等。但像楼山后村、蛟垄村这样的普通乡村能在浙江农博会的舞台上亮相,意义非凡。这得益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从中央到地方,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坚持顶层设计,推动资源集聚,融合城乡发展,全面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
都说,浙江的富裕,富在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浙江的美丽,美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如火如荼。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后,浙江的乡村需要一个全面高质量的提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正以勇立潮头的精神,加速走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征程,在这片勇于创新、善于发展的热土上,谱写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下发了20份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图为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村民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展板前学习、回顾。
今年省农博会衢州展区。
浙江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灵娟(右)正与员工一起观察新引进的蝶豆花生长情况。
美丽的余杭小古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