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自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以来,湖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产管并举,实施综合治理,率先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全覆盖,德清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上下共同绘就了一幅齐心创建共保民生的幸福画卷,奏响了一曲全员行动同保平安的和谐乐章。
抓生态,夯实绿色生产之基
绿色是湖州最靓的底色。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一路逐绿前行,按照“一控两减四基本”的要求,以“一十百千”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被认定为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
“生猪—污水—沼化—沼液—芦笋”“干粪、沼渣—混合秸秆—蘑菇—有机肥”“稻草秸秆—青贮包—湖羊”“湖羊—蚯蚓—优质稻米—牧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湖州随处可见,涉及农作、经作、水产、畜牧等领域。南浔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循环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时也夯实农产品生产基础,既是一条通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
优良生态环境,才能产出优质农产品。近年来,湖州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中频出“组合拳”: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和畜牧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推广一批“稻渔综合种养”“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作制度和模式,创建省级美丽牧场55家、国家级示范场22家,形成以南浔“跑道鱼”模式为特色的产业片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共参与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8项、市级12项、县级20项,全市农业标准生产程度达到了65%;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广农药统防统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安吉县被列为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市场均价每公斤15元左右的芦笋卖到24元;生态健康养殖的“跑道鲈鱼”售价比市场价高出20%……湖州农人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中,已享受到生态循环农业带来的“红利”。
树品牌,增强品质农业之誉
德清县雷甸镇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雷甸牌国兴西瓜,自4年前荣获“湖州市农产品政府质量奖”后,采购商络绎不绝,种植效益连年增长,政府背书的强大效应使其品牌价值走向一个新高度。市农业局质监处负责人说,近年来,湖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2013年参照工业产品政府质量奖评选模式和办法,在全国率先设立农产品政府质量奖,5年来,共评选出19个产业有优势、质量有保障、品牌有影响、市场受欢迎的本地优质农产品,影响带动了全市农业生产主体按标生产,自觉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大力实施农业质量品牌战略是湖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大举措。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1134个,绿色食品1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5个,“三品一标”生产面积达到140万亩。培育打响了“安吉白茶”“湖州湖羊”“德清嫂”“和长兴”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安吉白茶”作为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品牌价值达到37.76亿元。同时,还出台办法开展湖州优质农场认定,以“e桌美味”电商平台为基础,设立优质农场网上专区和线下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本地优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畅通湖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抱团打响湖州特色农产品品牌。
建体系,织密安全监管之网
监管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湖州逐步构建了“市、县(区)、乡镇、村、主体”的网格化监管格局,采用日常监管、专项治理、重点检查、智慧监管等手段,为舌尖上的安全织就一张强大“保护网”。
织密质量安全“体系网”。市、县(区)分别建立政府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乡镇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强,61个涉农乡镇全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011个村配齐了协管员,809家生产经营主体设立内检员岗位。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工作原则,切实履行党政同责,建立了层层目标考核、定期联络会商、联合监管督查、产业扶持联动等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监测、质量追溯、红黑名单管理、预警应急、社会共治等监管制度。
织牢质量安全“责任网”。全市“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检测人员、执法人员和分管领导等负责人,通过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宣传册向社会公开。规模以上主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示栏,明确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人、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公开投诉监督电话。
织实质量安全“检查网”。针对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农资打假、水产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志等八个方面,开展全年日常监管检查。同时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整治突出问题和隐患。同时各县(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APP”,将辖区内所有生产主体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主体”信息化、“检测记录”实时化、“巡查记录”无纸化、“追溯管理”系统化、“质量监管”一体化、“生产过程”可视化,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无缝监管。
强检测,构筑风险防控之篱
检测是监管执法的“眼睛”,检测不主动,监管就被动。湖州作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全覆盖的设区市,全市952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二维码”追溯管理;7598家规模以上主体全部纳入省级合格证管理平台,通过委托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打印或者企业自行打印等方式使用合格证,基本实现辖区生产主体全覆盖。
截至目前,湖州已形成“市-县-乡镇-基地+社会辅助”的“4+1”检测联盟体系,开放检测网络遍布城乡。除市、县(区)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外,61个涉农乡镇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106家种养主体配备了快检设备,定点屠宰场实现自检全覆盖;多个社会检测主体广泛参与;全市27家城区农贸市场全部完成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市、县(区)、乡镇及城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对公众免费开放。据统计,年度完成定量监测4000批次以上,完成定性检测15万批次以上。
推共治,搭接全民监督之链
多年来,湖州市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全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氛围,积极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全力打响“农安湖州”品牌。开展“农安湖州”LOGO公开征集活动,举办了系列广场宣传活动,向广大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发出倡议。在湖州农业微信平台设立“农安湖州”专栏,滚动播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成效。举办“两代表一委员”问政会。采取“上门听、请来问、一起去”等多种方式,邀请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参观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检测室,了解农产品生产、监管、检测全过程,听取意见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推出“农安小卫士”“共享书吧少儿科普”教育活动。邀请全市青少年儿童一起走近绿水青山,了解绿色农业,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学习传播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积极投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打造“农安先锋”党支部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宣传活动,充分展示农业系统党建风采。开展“四个你我”活动。积极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活动,畅通投诉、举报电话,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共治氛围。
湖州市农业局在“共享书吧”向小学生科普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图为湖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