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且伴随年轻化趋势。曾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为什么被年轻人所“关注”?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一旦得了糖尿病,在生活中如何控制稳定血糖?
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良生活习惯是主因
糖尿病种类很多,主要有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表现为缺少胰岛素,II型糖尿病则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秋玲说:“I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主要依赖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而II型糖尿病患者是当下糖尿病人群的主力军,从前多发于老年人,现在年轻人占比逐渐升高,其中,超过60%的病人为肥胖人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险峰表示,他们接诊了许多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
小黄(化名)就是12岁时,被确诊为患有II型糖尿病的。据悉,由于出生时体重偏轻,在小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任由小黄吃甜食、喝饮料,加上不爱运动,很快小黄的体重不断上升,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目前正在杭州市二医院住院治疗的张先生也是同样的原因。上班一直坐着不运动,除一日三餐外,常吃零食,从不喝白开水,口渴就以含糖饮料代替。尽管越吃越多,三个月内体重却下降了10多公斤。张秋玲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是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观察这些年轻糖尿病患者发现,大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正确等因素,造成人体能量失衡,内分泌紊乱而患病。张秋玲说:“虽然遗传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还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张秋玲碰到过体型瘦小却患有糖尿病的年轻人。她表示,外表瘦小的人生活不健康,也会出现代谢紊乱,从而得脂肪肝。“这叫做内脏肥胖,同样有患糖尿病的风险,且更不易被察觉。”
糖尿病“后备军”庞大,及早预防是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有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每3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糖尿病前期。张秋玲说,在患糖尿病前,人体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征兆,三到五年内不改善,就会发展为糖尿病。不过,前期的胰岛素抵抗是可逆的,所以他们一直强调预防是关键。“其实,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但多数人对自己的症状浑然不知,或者觉得年轻不以为然,最后检查才发现已经不可逆转。”张秋玲说,一旦出现吃饱就困、“垃圾食品”上瘾、体重“屡减不降”、血压偏高等症状,都是血糖升高的信号,有必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针对糖尿病后备军群体,张秋玲表示在做体检时,不仅要测空腹血糖,还要测胰岛素水平。此外,大部分人在空腹时血糖正常,但是餐后血糖会升高至5-10倍。因此,张秋玲说:“进行餐后血糖测量意义更大。”
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此,张秋玲建议首先要减肥减重,加强阻力训练,如俯卧撑、深蹲、哑铃等以训练肌肉及骨骼。其次,要控制饮食,增加有机素食的摄取,少吃含糖及高淀粉含量食物。最后,还可以通过穴位埋线、中医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家庭、医院、学校等要多管齐下
目前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一直采用“药物、饮食、运动、宣教、监测”五个步骤,但许多年轻人即使患上糖尿病,短期治疗有所改善后,仍不会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据悉,针对糖尿病的治疗,目前仅有30%左右的患者达标。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旨在强调家庭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照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张秋玲表示,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治疗要在家庭中进行,不仅要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也要让其他人也学会健康的生活饮食。
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检测和定期复查等落实到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张险峰表示,预防、治疗糖尿病,运动至关重要。因此除家庭外,政府和学校也应该多方管控。他表示,社会可以开放公共空间,增加运动设施,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体质训练。
沈听雨 颜妤 张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