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为主动替消费者撑腰的做法点赞

  近期,针对多起消费者微信转错账维权难事件,浙江省消保委出面,向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发出书面《建议函》,随后,腾讯公司承诺对微信支付予以整改。
  微信转错账这事儿近来很“热”,时不时就有媒体报道,谁谁在微信上把钱误转给了陌生人,对方拒不退钱,转账者找微信客服无果,找公安机关也没用。
  既然是转错了账,就应该能要回来;既然是收错了钱,就应该退回去。想象中,这事不该那么难办,但现实中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在哪里呢?主要是在程序上:转错账的人向微信平台索要对方的身份信息,微信平台说他们要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不能随便提供,除非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案件,平台才有义务配合调查。那就找公安机关或者法院吧,但往往又被告知,立案或受理案件,转账者必须提供对方的身份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公安机关依法不立案,法院依法不受理,微信平台遵照商业原则不配合,转错账的人就没辙了。
  程序似乎是正义的,但实则明显不正义:转账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却无法维权;收款人明知是别人转错了账,在对方讨要的情况下仍拒绝归还,这是一种不当得利,属于违法行为,金额较大的还可能涉嫌犯罪。
  其实,只要微信平台积极作为,就可以打破这个“死循环”。即使不便向转账者提供收款人的身份信息,向公安机关或法院提供总可以吧,然后由公安机关或法院来处理,相信转错的钱就能要回来。很显然,微信的支付功能还有待完善。
  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却一直僵在那里,浙江省消保委主动站出来为消费者讨说法,向腾讯公司发函并且约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腾讯怎样整改,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首先应该称赞的是浙江省消保委,面对消费者维权难,他们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消费者组织的责任和义务,郑重其事地为消费者发声,向腾讯公司发出合理建议,督促他们整改。
  这是“消费者娘家人”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消费者权益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协组织主动站出来为消费者撑腰,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亮剑”,希望这种可喜现象继续下去,并且再多一些。
浦江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