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锻造乡村振兴“金钥匙”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再发力

  □本报记者 李军
  翻篇归零再出发,深化“千万工程”再发力。11月9日,我省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吹响了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的号角。
  十五年擘画,十五载接力。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我省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拉开了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自此,我省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以贯之地推动“千万工程”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再到深化提升,造就了万千景美人和产业兴的“绿富美”乡村。
  今年9月,时值实施“千万工程”15周年之际,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10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千万工程”获“地球卫士奖”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总结经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连日来,我省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锐意创新,自觉践行总书记赋予的新期望,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打造好“千万工程”升级版,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新荣誉激发新斗志,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思想引领新目标。”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表示,要坚持综合施策、打好绿色生态之“底”,推进全域美丽、塑好诗画江南之“形”,涵养乡村韵味、铸好乡风文明之“魂”,打开“两山”通道、筑好乡村振兴之“业”,以归零的心态、实干的状态、扛旗的意识、标兵的作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根据计划,5年内,浙江每年将培育50万户美丽庭院、2000个A级景区村、100个示范乡镇、100条风景线、6个美丽乡村示范县和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形成“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大美格局;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持久战,推广城乡“一把扫帚扫到底”模式,确保到2022年实现垃圾分类建制村全覆盖;推进农村公共厕所生态化改造,推动农户卫生厕所全覆盖;打造农村文化高地,推动文化礼堂建设,到2022年实现上规模村全覆盖。
  在实施“千万工程”中,丽水市大力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全力创建丽水国家公园,打造美丽城乡“升级版”,现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6个、示范乡镇20个,158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新起点新蓝图新目标。丽水市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文明领域“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美丽浙江建设的丽水篇章。
  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一系列举措的相继“落地”与推行,让长兴县一大批乡村焕发出生态宜居的美丽新风貌,激发出蓬勃活力。长兴县将继续发动群众,提升村庄建设水平,大力提倡党员干部带头,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千万工程”,不仅让脏乱差的农村变美了,也让越来越多的村庄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发展强村、抓反哺富村,惠及更多农民。
  镜岭,新昌县西南部的山区小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人们对这里的诗意概括。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千万工程’为统领,持之以恒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村庄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从环境‘脏乱臭’到镇域‘景区化’的蝶变,走出了一条从治环境到卖风景的美丽之路。”镜岭镇镇长吕江说,接下来,该镇将聚焦全省“大花园”建设目标,坚持以“大学习”开拓视野,以“大调研”解决困难,以“大抓落实”推进工作,持之以恒深化“千万工程”,争当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浙江万千乡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随着“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浙江美丽乡村“颜值”必将不断提升,乡村美丽经济活力必将不断迸发,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必将不断提高,迎来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