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评选

十大农技推广人员候选名单

  严百元
  严百元,男,建德市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1年。
  他31年如一日,履行“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农业专家职责,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泥腿子精神。在他的努力下,建德累计引进推广新品种109个,推广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夏秋高温季节无公害速生叶菜等技术10项,建成设施蔬菜核心基地3个,示范带动1.7万亩,每年为农民新增纯收益1845.7万元,累计增收1.5亿元,推动建德蔬菜年播种面积达11万亩、总产值5亿元以上。他曾获省市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20多次,2016年荣获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称号。
高安忠
  高安忠,男,浦江县蔬菜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27年。
  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示范推广“稻菜”“菌稻”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种植模式,全面提升了浦江县蔬菜(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水平;他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和推广,先后举办技术培训30余次,受训人数达2100余人次,先后引进新品种60余只,累计推广面积16余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积极引进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穴盘育苗等10余项新技术,为浦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主持和参与开展了各级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
曹建民
  曹建民,男,安吉县农业局农作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9年。
  他坚持服务农民,献身农业,积极引进粮油、蔬菜和中药材新品种,不断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使安吉的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每年开展粮油、大棚设施蔬菜、中药材、山地(高山)蔬菜等技术培训及现场会,为当地农民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认真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使安吉水稻产量从每亩670公斤提升到最高亩产887.8公斤,同时不断推广“三新技术”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安吉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曾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省农作物新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省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省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
张世法
  张世法,男,龙泉市经济作物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25年。
  他默默奋战在农业基层一线,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带领广大农户发展高山蔬菜,大力推广避雨栽培、微蓄微灌、肥水同灌、物理杀虫、集约化育苗、嫁接苗等蔬菜多样化增效技术,带动了龙泉市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如今,高山四季豆已成为龙泉蔬菜主打品种,最多时全市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产值达2亿多元,成为龙泉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他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心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一个农技人员应有的风采,先后获得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省农技推广贡献奖、省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省农作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农业丰收奖。
屠炳江
  屠炳江,男,湖州市吴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畜牧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1年。
  他在基层不断实践,辛勤耕耘,应用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大胆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按照粪污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实施粪污生态化消纳、资源化利用,使全区145家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彻底改变了生猪养殖场环境问题;全面主持开展了湖羊种质资源调查,恢复和提高了湖羊保护区内湖羊种群种性和生产性能,把湖羊保护区建成了全国多羔羊良种供种基地,为全区的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2013年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016年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中获得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陈银学
  陈银学,男,桐乡市洲泉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8年。
  作为镇农业一线的负责人和专家,他带头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全镇推广粮油新品种70多只,推广面积35.5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600万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建立了桐乡市首个粮食专业合作联社和该市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了全镇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经营化、全程机械化;他带领农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各类高效经作新品种125个,使农民增收达1.3亿元;他创新生态种养发展模式,指导浙江华腾牧业公司引进欧洲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研发无抗生猪养殖新工艺,实行封闭式、生态化、精准化生产管理,开创了国内首个绿色生态养猪新模式。他的辛勤付出,使洲泉走上了由传统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发展的道路,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农业丰收奖和科技进步奖。
郑晓微
  郑晓微,女,瑞安市农业局粮油经济作物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21年。
  她扎根田野,刻苦钻研,近5年来,主持、参加原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省政府“8812”工程、省粮油产业技术、双季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等15个项目,共引进新品种100多个,累计推广水稻“中早39”“中嘉早17”和甬优系列等优质高产新品种100多万亩,示范推广水稻基质、蔬菜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150多万亩,新增效益近亿元,同时涌现出一批丰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有力地稳定了瑞安市粮食生产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多次被各级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刘 斌
  刘斌,男,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政府助理工程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15年。
  他从浙江林校毕业以后,一直奋战在农技推广一线,试验推广了桃子、柑橘、西甜瓜等新品种作物500多亩,培养出了孙明国、邹克锋、李伟平等一批种植大户,鼓励和推动了桃花岛上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在他的带动下,桃花镇设施小白瓜的生产面积从零起步,生产技术从无到有,带领农民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在他的策划下,桃花岛上逐渐推出了枇杷、蜜橘、草莓采摘游等农旅结合项目。不仅宣传了桃花岛的品牌,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1年他被评为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评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
占才水
  占才水,男,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5年。
  他情系粮食增产,不遗余力推广农业技术,他主持的“单季晚稻亩产千公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16年实现亩产1024公斤,打破浙江省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他还和同事一起,在“塑盆抛秧”的基础上,研发了“旱育抛秧技术”,有效减轻了种田的劳动强度,这项技术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在他的主持下,还创建了一套新的菌种科学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该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力推动了该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使江山市从一个食用菌生产小县,一跃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他在农技推广战线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取得了傲人的业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20多次。
王旭强
  王旭强,男,慈溪市坎墩街道办事处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6年。
  36年来,王旭强无时无刻不在探索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在他的努力下,法国番茄“博纳”“百利”“科迈”、“千禧”小番茄、“红颊”草莓、“红水晶”火龙果、“夏黑”葡萄、“玛斯义·陶芬”美国无花果等一个个新名词在坎墩大地上开花结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今,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稳定在1.5万元,无花果亩产值达到4万元,小番茄亩产值在3万元以上。三十六载的农技推广工作,不仅使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自己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农业丰收奖,多次获得省、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黄茜斌
  黄茜斌,男,台州市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30年。
  他潜心探索,足迹遍及黄岩杨梅产区的荆丛仄径,终于在杨梅丰产与果品安全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其研发的杨梅网室栽培(罗幔杨梅)被作为全省杨梅安全生产技术进行试验推广。2017年黄岩区实施罗幔避雨技术的杨梅达6万余株,受灾后仍收获100多万公斤,总产值5000万元,仅罗幔避雨技术为黄岩梅农增收1500万元以上。从杨梅病虫害发生调查、罗幔杨梅的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到市场营销,无不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辛勤的耕耘,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他被广大梅农亲切地称为“梅农致富的带头人”“梅农致富的引路人”,多次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王未英
  王未英,女,嵊州市三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26年。
  她是一名普通农技人员,主攻水稻、油菜等大田作物的技术推广,兼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技术推广。26年来,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只要老百姓有需求,她总会在第一时间到场。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群众有疑问在电话里解答,现在她的手机成了农技110。农户遇到种什么、怎么种、种子哪里买等问题,总喜欢跟她唠叨唠叨,而她都会用她专业的知识和人脉资源尽力解决。有人对她说“你忙不忙,芝麻绿豆大的事都管。”她总是笑着答:“我是一名技术员,只要老百姓信任我,我理应为老百姓做点事。”她牵头组织实施并成功创建嵊州市三界镇车架湖畈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10034亩,曾多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