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因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瑞安市把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落实责任为基础,以标准生产、全程监管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目前,瑞安市已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并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全市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风险监测,2017年以来县级定量检测达到904批次,定性检测122532批次,合格率均达98%以上。
推行“田长制” 田园更美丽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田园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瑞安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借鉴“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创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农田“田长制”。
“这副网格图标示了每个田块的田长、副田长和护田员,将每块田的责任明确到个人。”在马屿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内,该中心主任朱素珍将大屏幕上显示的马屿田长制网格图一一做了详解。据她介绍,每个网格均设置田长、副田长和护田员,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田长”、驻村干部担任“副田长”、数名村干部或区域内有威信的大户担任“护田员”。通过网格化管理,构筑全域监管网络,实现无缝管理。“我们将镇里的农田划分成20块,每个区块平均配备了7-8名护田员。”朱素珍介绍说,这些田长、护田员们,不仅要组织清理田间垃圾,开展田园动态巡查,处置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整治违建设施等,还要督促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品自检制度,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据悉,在马屿镇,共有100多名护田员在为马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从菜农的育苗阶段就开始追踪他们的田间生产情况。”护田员洪邦钱说,现在,他所负责的区块每个农户都有着清晰的田间工作台账,何时施药施肥,只要一翻这本台账就能一清二楚。洪邦钱表示,护田员这个称号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自从他当上这个护田员以后,每天他都要在自己负责的区块查看一遍,确保田间整洁,遇到正在作业的的农户,也会和他们聊上几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农户们听我们说得多了,他们也就慢慢形成安全生产的自主意识,现在我们的田块比以前更加得清爽整洁。”洪邦钱说。
据瑞安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文光介绍,田长制的设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薄弱的乡镇环节。通过在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监督办公室,加强了监管的基层基础,再利用田长制网格化的管理,解决末端监管问题,实现每个乡镇覆盖,每个田块覆盖,以乡镇干部与大户结合的模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基层做实。
据了解,瑞安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现代园区、林果种植基地为载体,将全市约25万亩田地划分为137个网格。自实施田长制以来,全市标准化面积达到38万多亩,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3%以上;各生产主体开展自检达到2万批次;整治田园面积6万多亩,改造农业生产管理用房321个,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1.1吨,清理田间垃圾1.4万吨。
管好证与码 群众更放心
11月1日,瑞安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近5000公斤蔬菜运抵上海,准备装载到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上。这是瑞安生产的农产品首次跟随“雪龙号”奔赴南极,作为瑞安首批到达极地的蔬菜,其供应商“万科农业”靠的是什么呢?
走进“万科农业”的蔬菜净化车间,刚刚采收的蔬菜正接受全自动化分切、清洗、杀菌。通过精心包装的小青菜、生菜、黄瓜等蔬菜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每个包装盒都贴有“绿印象”字样的品牌标签和二维码。据公司负责人雷大锋介绍,万科农业出产的蔬菜从种植、检测到分拣配送,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运作体系。
“你可别小看这个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事操作、检测方法等信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雷大锋说,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万科农业”建立了一整套质量追踪、追查、追溯机制和制度,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农产品从田间到上市前的全面监管,为农产品监管者、生产者、消费者搭建了一个共享信息平台。
此次“万科农业”初登“雪龙号”,既是对该公司农产品质量的肯定,也是对瑞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次认同。据悉,近年来,瑞安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建设,将全市168家规模示范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浙江省农业主体追溯管理系统,将其主体信息和产品信息生成追溯码,基本达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追溯管理目标,实行原产地追溯,实现农产品上市前的全程管控。
同时,该市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把全市正常运行的638家规模生产主体全部录入农业主体追溯系统。按照“谁开具、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每个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签署合格证使用真实性承诺书,做到培训到位、承诺到位、使用到位。目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100多万张,其中“一证一码”使用45万余张。
规范一家店 监管更有力
走进位于瑞安市陶山镇荆谷社区的式熊农资连锁店内,种类繁多的货品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每个商品明码标价,实行了超市式的经营方式。老板朱式熊正在电脑前给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做着购买记录登记。“谢学珍,苯甲嘧菌酯10瓶,共计50元……”在朱式熊的电脑中,每一笔购买记录都详细地记录着购买人的姓名,购买时间,农资名称、单价、规格等要素,而这些记录都将实时上传到省级系统,便于监管。
朱式熊说,他的农资店管理上采用的是浙江省农资经营台账系统,系统中不仅记录了农资出入库基本信息,还记录了财务赊销等信息,以及客户基本信息和农户种植作物信息。“自从安装了这个信息平台,农户近来会买哪些产品,哪些产品会热销,我都了如指掌。”朱式熊说,现在农药备案也更加方便,以前拿到新药,要送往市执法大队检测,现在可以通过拍照上传至系统,通过审核就可以了。
农资经营示范化创建和农资信息化管理的推进,既便利了商户经营,也让农民购买农资更放心。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谢学珍说,以前去小且不规范的农资店,购买的农资有真有假,自己又没啥文化,难免上当。自从这种示范性农资店出现后,他们购买农资很放心,因为知道这种店不会卖假货,可以放心大胆地买。
式熊农资连锁店的火热正是瑞安市农资监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缩影。近年来,瑞安市创新农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化创建,强化农资信息监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家农资经营单位开展农资示范化创建,15家农资经营单位经劝导主动退出经营,所有农资经营单位纳入监管平台,信息化使用率逐步上升,排名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