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互联互通,绘就乡村新景

——聚焦浙江“互联网+乡村振兴”(下)

  □本报记者 李军
  互联互通新时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基因。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向浙江农业农村深入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新动力。浙江的农业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信息服务等,迎来了全新机遇。作为互联网大省,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力,高水平推进浙江乡村振兴?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听听他们怎样支招拥抱互联网,推进“三农”事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深度融合
“互联网+农业”大有可为
  “浙江发展‘互联网+农业’大有可为。‘互联网+农业’就意味着让老树发出新芽。”谈及互联网对浙江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东形象地说。
  在郭红东看来,“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和集成过程中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生产、流通各个领域中,从而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
  “浙江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既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郭红东认为,解决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净收入。具体来说,有省工降本、提质增效、供需均衡这3条路径。这些路径均可以通过“互联网+农业”实现。“互联网+农业”,可以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增强产销互动,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的透明度,并使农业生产按照消费需求进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互联网+农业”,离不开顶层设计。2016年,浙江走出“先手棋”,系统出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具体包括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发展‘互联网+农业’,除了要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环节中减去低效环节,还要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郭红东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平台促进产销互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如促进生产流通透明化,建立、完善追溯体系,用物联网建立App,用直播平台进行生产包装销售等。此外,还要用数据促进农产品的种植和流通。例如,通过互联网实现以销定产,根据消费者需要进行众筹、预售,根据大数据来设计产品等。同时,还要注重用消费需求反向推动农产品标准化。浙江要紧抓“互联网+农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关键环节
开拓农村电商新天地
  自2014年以来,浙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农村电商迅猛发展,有效扩大了农村消费、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村创业,进一步融合了城乡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推动浙江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副处长章晗说,按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2年有望达到1200亿元。
  浙江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明显。不过,在章晗看来,现阶段仍需在专业人才培育、生产和销售方式对接、农村冷链物流技术提高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农村电商交易主要有两大体系:消费品下行体系和农产品上行体系。”郭红东说,前者即如何将消费品通过线上交易销售到农村,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后者,即将农产品通过线上交易销售给消费者,这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的发展非常重要,空间也非常大。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让浙江农产品更好地借网络之力,更稳、更优、更多走向市场?郭红东的观点是:“优质的网货资源、强大的网商队伍、高效的仓储物流体系和培训运营服务体系、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农村电商发展必备条件。”他说,发展农产品电商,须以实效为导向,关键还在于强主体、优环境、育人才、挖网货、拓通道、强体系、搭平台。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和引进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做好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基础建设和配套服务;培育一批懂“三农”、懂互联网、懂管理的新农人;通过产品挖掘、标准制定、文创品牌培育等,做大网货总量与品牌;强化线下生产组织体系、物流体系、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追溯体系建设;搭建电商园区,为电商主体做好商务服务、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
  对此,章晗也深以为然。他认为,浙江要从培育农村电商专业人才,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农村冷链物流技术等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资源整合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提升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承载着打通“数字乡村”最后一公里的重任。
  作为全国首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和整省推进示范省(市)之一,浙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广大乡村迅速接触并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逐步实现与城市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也应该看到,数字乡村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涉及农村信息资源、系统、要素等的集成与整合,面临的困难还不少。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浙江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基本思路,以益农信息服务为载体,组织农业部门、涉农单位及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主体,强化多维度、多形式合作,强化资源整合,支持益农信息社建设,充实内容,拓展服务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生产与生活需求,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浙江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我省优势独具。”郭红东以杭州为例说,杭州正积极利用良好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基础等优势和条件,吹响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号角。各地也可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探索创新,顺势而上。
  同时,要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办事。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财务管理、推动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郭红东说,浙江要基于数字乡村社交平台,不断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在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作用。
  随着今天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开幕,乡村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方举力下,新时代的浙江,将不断加大“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力度,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健步迈向浙江数字乡村的美好明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