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学员遍布30多个国家,他让小蜜蜂飞向更辽阔的领域——

邱凯的养蜂模式何以引来国际关注

  □本报记者 朱传忠
“技术培训+蜂王销售”模式,让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蜂之路越走越宽。截至目前,公司精心培育的3000多只蜂王,已在全国各地安家落户,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小小蜜蜂,成就了公司总经理邱凯发展养蜂事业的大梦想。
技术推广千人受益
  “在我们的技术帮扶和精心培育下,又一个全国性的养蜂示范基地成立了。”10月15日,邱凯边翻看手机上的照片,边告诉记者,这个基地位于湖北省竹溪县,两天前他作为贵宾受邀参加养蜂基地落成庆典。
  与竹溪县的姻缘始于半年前。今年4月,该县派大学生“村官”王秀乾到“意蜂蜂业”学习养蜂,结业后她返乡带领农户养殖蜜蜂并取得很好效益。该县因势利导在多个乡村发展养蜂业,同时聘请邱凯担任技术顾问。
  以培训为“媒”,吸引更多像王秀乾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养蜂事业是邱凯的梦想。除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外,近年来,“意蜂蜂业”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合作,每年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蜂业技术和产业信息、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蜜蜂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此外,他们还与福建蜂学学院、扬州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院校合作,每年举办培训班3至6期。截至目前,直接接受“意蜂蜂业”各层次培训项目的受益人已超千人。一个个好消息也传递回来:南浔区李维维、张亮等一大批青年培训学习后通过养蜂脱贫,江苏扬州学员孙德欣回乡养蜂创业……
  日前,邱凯再一次站上湖南省农业集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讲台,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0多位国际学员传授养蜂技术和中国文化。自2014年受邀参加商务部主办的这一援外农业培训项目以来,这是邱凯第6次来到这里,他的学员已遍布30多个国家。“今年6月8日,来自巴勒斯坦、乌干达、尼泊尔等10国的共55名养蜂学员来到公司进行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邱凯说,他要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让小蜜蜂飞向更广阔的领域。
  1988年出生的邱凯是一名“蜂二代”,父亲创立的意蜂种蜂场被中国蜜蜂育种委员会认定为良种保种单位。如今,在继承父辈养蜂技术的基础上,邱凯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且参与蜂王浆的生产技术规范、蜂花粉生产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蜂花粉浙江浆蜂省级标准的制定工作。
国际交流陆续展开
  一箱意大利蜜蜂,每72个小时只能取蜂王浆10-15克,而意蜂蜂业公司培育的意蜂蜂种,一箱蜜蜂每72个小时蜂王浆产量达到370克。这一经浙江大学、农业部门专家认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养蜂技术,受到了国际蜂业界的高度关注。
  韩国忠北大学金吉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负责学校养蜂培训项目的他,自2013年在互联网上了解到“意蜂蜂业”拥有一流的养蜂技术后,便主动联系邱凯。“他每年都带蜂农团队来公司学习考察,已持续了6年。”邱凯指着几箱韩国土蜂说,这是韩方委托的科研项目。今年8月,16名韩国蜂农又一次来到公司,双方就蜂种培育、采浆技术、中医蜂疗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开展深入交流。
  当他们走进公司旗下的省一级意蜂种蜂场“蜂情小镇”参观时,在一个蒙古包状的蜂情小屋,看到邱凯揭下玻璃窗上方一个六边形木盒的盖子,露出一个小型的蜂箱。透过玻璃,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蜜蜂正在蜂巢中酿蜜,箱子左边插着一根塑料导管,是蜜蜂进出的通道。“只要蜜蜂能采到花粉,过10天蜂箱中就会有蜜,可以直接品尝。”邱凯介绍,这是他新开发的宠物养蜂项目,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已有上千人加盟。韩国蜂农当场表示要将宠物养蜂项目带回国。“每次考察都有惊喜,每次学习都有收获。”金吉河这些洋学徒的感慨,是对“意蜂蜂业”持续创新的一种赞赏和肯定。
  2013年以来,公司先后吸引了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国国际友人前来取经。5年来,已有南非、巴基斯坦、苏丹等30多个国家的700余人先后来公司参观和培训。
致富不忘乡村扶贫
  邱凯说,现在年轻人不了解养蜂,觉得卑微又不赚钱,而实际上,养蜂是一个投入少产出高的绿色生态产业。以一个家庭夫妻俩从事养蜂为例,初始投资10箱蜜蜂大约需要1万元,一年之后可以自繁殖到三四十箱,两年后就可以达到120箱。这个规模是最适合家庭养殖,年收入可以稳定在二三十万元。“我希望创建一个扶贫、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和贫困户脱贫创建平台,为他们做好技术指导和养蜂服务。”邱凯说,养蜂是“空中农业”,不占天、不占地、不争肥、不争水、不争劳力的蜂产业,一次投资,长期收益。
  今年3月,邱凯与长兴团县委合作,联手打造养蜂农场,为该县有志于进行养蜂创业的青年和贫困家庭提供帮扶。邱凯告诉记者,公司推出“一对一蜂农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养殖技术培训、一对一结对帮扶、赠送种蜂王、保底回购蜂蜜等措施,保证低收入农户养蜂收利,共同走上“甜蜜”致富路。截至7月底,该公司已对接贫困户126户,平均每户收入达1万元。同时邱凯的公司带动了周边120多户养蜂户,全县饲养蜂群达到2万余群,蜂农经济收入增加400多万元。
  “浙江省内的养蜂技术培训全部免费,我希望培养更多年轻力量,让这份甜蜜事业更好地传承下去。”邱恺如是表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