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供销

发展理念转变 行业格局重塑

农药企业要更加注重“农药+服务”

  “当前,我国农药行业正处于格局重塑关键时期,国内环保、产业调整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农药企业必须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并重视下游农药应用端服务能力建设。”在10月15-16日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同这一观点。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处调研员黄辉表示,虽然我国农药企业众多,2017年登记农药企业达到2206家,规模以上企业有822家,但总产值较低,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0家,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仅为1542亿元,不到国际四大农药巨头的三分之二。我国现有登记农药品种678个,产品数量达到3.8万个,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登记的农药品种中,每个品种至少有50个产品,一些品种的登记产品甚至达到了1000多个。其中,94%的产品为仿制专利过期产品,而如中草药、特殊农作物等有小批量特殊需求的针对性产品,登记数量严重不足。
  黄辉还表示,在农药施用方面,全国每年主要农作物使用农药约30万吨,病虫害防治面积70亿亩次,其中小农户在2亿户以上,用药比例占到70%,一些地方农药乱用滥用情况较为突出。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党委书记吴国强说,我国正在推进质量兴农战略,要求农药行业深入推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重点攻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小宗具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产品。“此外,农化服务也是企业必须加强的环节。现在农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规模化种植的农场相比以前更加愿意购买劳力和服务。”吴国强表示,因此,农药公司在产品推广应用上应从单纯卖农药转为“农药+服务”整体打包,为种植者提供全周期农药服务解决方案,将市场扎根于农作物种植环节,深入掌握应用终端。
  黄辉说,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药登记工作,解决重复登记、同质化登记问题,同时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基层农业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
  而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上,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农药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勇担社会责任,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确保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单炜力介绍说,2017年以来,新《农药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逐一落地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管理办法》《农药药害事故鉴定管理办法》等也正在征求意见和起草中。他表示,未来我国农药行业要做到“控、压、限、引、减、管”,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企业,控制企业数量。鼓励支持企业创制新药、优化现有配方和剂型,有效压缩减少登记产品数量。有序淘汰高毒农药,加大替代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引导农药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科学精准施药,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随着防治理念的转变,绿色植保日渐兴起。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介绍说,通过抓农药零增长行动、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植保机械换代等,我国绿色植保已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目前仍存在技术不配套、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今后要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茶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三个重点,加快技术产品、区域模式和推广机制创新,为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闯出一片新天地。 王腾飞 钟化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