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百亩示范方亩产均超800公斤

“华浙优1号”“华浙优71”通过超级稻测产验收

  •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陈卫东 沈伟军
      本报讯 近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省农业厅组织水稻育种、栽培、推广等方面的7位专家,对武义县桃溪镇陶村的106亩“华浙优1号”示范方、泽村的112亩“华浙优71”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的百亩示范方亩产均达超级稻产量标准。
      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验收办法,随机抽取“华浙优1号”“华浙优71”各三块稻田,经实地丈量,面积分别为672.6平方米、516.1平方米、539.6平方米和529.5平方米、506.6平方米、556.4平方米,进行实收测产。通过称重、测定水分和去杂等环节,测得三块田折合标准亩产分别为797.1公斤、804.7公斤、827.0公斤和818.6公斤、830.1公斤和806.0公斤,由此获得“华浙优1号”“华浙优71”两个品种的全方亩均产量分别为809.6公斤、818.2公斤,均超过超级稻亩产指标。
      农业农村部对超级稻认定标准为,长江流域一季稻亩产量780公斤,同时对抗性、品质、适应性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一个水稻品种经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后,要严格按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测产程序,通过百亩连片实地测产并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最终认定。“华浙优1号”和“华浙优7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杂交籼稻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华浙优1号”今年还通过了国家审定。
      专家组成员、省农科院李春寿研究员介绍,这两个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熟期适宜等特点,在抗倒、抗稻瘟病方面表现突出,而且米质可媲美目前全国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稻“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核心指标达一等米标准。
      这两个品种因品质突出、特征特性好,迎合了市场对优质稻的需求,加上产量高,深受种植大户和大米加工企业的青睐。去年,“华浙优1号”获得“浙江好稻米”称号,今年9月又斩获“中国好稻米”推介品种殊荣。目前,这两个品种在我省及贵州、广西、湖南、福建等省示范推广种植,并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为专家在现场实割测产。沈伟军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