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市大力推广农牧对接模式和机制。建成省级美丽生态牧场58个,通过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新型农牧对接示范园区建设,全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规模生猪养殖场100%实现在线智能化监管。
未来3年,杭州还要创建10家“场区优美、空气优良、设施先进、治污彻底、管理规范、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对行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水平美丽生态牧场。
宁波:区域循环再升级
统筹推进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农牧对接体系建设,力争连续3年、每年培育20个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在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点对点、量对量的对接消纳模式,建设沼液池(罐)、配套管网、堆肥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消纳运输车等设施设备。所需土地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
培育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以宁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沼液配送模式、象山龙兴沼液浓缩利用模式、有机肥集中处理模式等为重点,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建设。继续实施沼气工程。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加快形成运行成本低、效益好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
湖州:资源利用再强化
大力推进农牧对接、种养循环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2018年底前,各县区全面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对接的消纳模式。各县区积极推进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建设,侧重生猪等重点畜种,每年至少培育2家农牧对接的省级绿色循环体,示范带动主体小循环生产,全市力争连续3年培育30家绿色循环体;鼓励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园区中循环生产;大力培育沼肥配送服务组织,配套政策支持企业推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循环模式,开展田间池建设、沼液储运、管网维护、统一施肥、防虫防臭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现区域大循环,2020年,实现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金华:消纳对接全覆盖
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确保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对接消纳模式,做到土地消纳与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有效对接。统筹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体系,鼓励沼渣、沼液和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构建沼肥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技术指导,支持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液)池和输送管网等基础设施,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所需土地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
衢州:管网工程再完善
全面构建种养循环体系。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对接消纳模式,做到土地消纳与畜禽排泄物利用点对点、量对量、时对时有效对接。统筹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体系,加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节点工程建设,完善沼液贮运及配套设施管网,健全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所需土地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