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养生

秋季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持续胸痛胸闷千万别熬,立刻就医

  •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增大。气温的骤变,使得一些疾病风险突增,尤其是心血管类疾病。最近,到各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而且呈不断年轻化趋势。
    44岁男子突发心梗
      9月中旬一天清晨,44岁的张先生被一阵剧烈的胸闷胸痛惊醒,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再睡一会就没事了。然而,此后的6小时里,胸闷胸痛的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当天上午11点,胸痛难当的张先生被紧急送往省中医院下沙院区,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参与急救的省中医院院长、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毛威说:“他心脏内的左前降支近段几乎完全闭塞了,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血管,导致血流无法通过,情况相当严重。”
      随即,医院对张先生进行了导管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溶栓等治疗,经过数十次反复血栓抽吸,闭塞的血管才恢复正常的血流,张先生胸闷胸痛的症状才得以缓解。毛威说:“心肌梗死的病人比较常见,但像他这么年轻,血栓负荷这么重的比较罕见,所幸救治得当,不然后果肯定让人遗憾。”
    80后“顶梁柱”倒在急诊室门口
      无独有偶,就在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杭打拼的 80后青年小李(化名)胸闷倒在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里。当天,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头晕、胸闷的小李驾车来到医院,刚到医院他就出现了神志不清、心室颤动的症状,急救医生现场初步诊断为“心脏下壁心肌梗死”。
      参与急救的华军益医生说:“我赶到时他已经出现了心室颤动,我们对其进行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用药等治疗,但他的病情十分凶险,半小时之内出现了多次室颤,整个抢救过程我们大概对他进行了50多次电击除颤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随后的检查、治疗中,医务人员发现小李的心梗范围非常大,整个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了。经过多次血栓抽取、植入支架后,小李的生命体征才趋于平稳。
      事后,从小李的家人口中得知,其实早在3天前,小李的身体已明显感觉不舒服了,但他想着马上放假了,熬一熬就过去了。可谁也没想到,这一熬,把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给“熬”倒了。
    心血管疾病趋于年轻化,胸闷胸痛千万别熬
      毛威说,从他们医院接诊的情况看,这两年心血管疾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情况,二三十岁突发心梗的也不在少数。毛威分析,导致出现此类情况的因素很多,像家族史、吸烟、肥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都是导致出现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长期熬夜,缺乏合理的休息,大大增加了患病的风险。”毛威说,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多半与长期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挂钩。“心肌细胞一旦死亡是不可逆的。”毛威强调,年轻人都以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错,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四肢无力等身体反应时,会以为熬一熬就过去了,其实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理智。
      “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头晕、冷汗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毛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略心脏发出的“紧急信号”,对于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心血管疾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
      他还提醒,秋季气温骤变非常频繁,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度和血液流速会随着气温变化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极易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他建议大家,尽量保持健康的作息,愉悦的心情,平时多食用新鲜蔬果,适当参与一些慢跑、健步走等运动。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可以定期进行一些专科检查,及时预防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谢春晖 王建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