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关注

玉环坎门渔合联:

从“小合作”走向“大联合”

  2017年,是玉环渔业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玉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首个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被授予“中国东海带鱼之乡”“中国东海鳗鱼之乡”“中国休闲垂钓之都”称号,玉环披山渔场获得“中国东海渔仓”称号,成为国家级海洋公园。
  玉环坎门渔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玉环坎门渔合联”),以玉环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渔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纵向合作、与渔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经营主体横向联合,现已吸收渔业专业合作社13家、渔船283艘(占全市渔船总量的60%以上)、涉渔企业32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了渔业服务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统分结合的发展格局。
生产合作,助产业转型
  海上作业,安全第一。玉环坎门渔合联为此专门组建了一个渔业安全生产服务平台,将所有会员纳入合作社网格、负责人网格、编组长网格、编组渔船网格四个层次的网格,进行ABC安全等级评定,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依托渔船渔民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有会员信息建档,实行电子化管理;依托渔船安全保障系统,对海上渔船进行实时监控,开展海上救援信息通报服务。在休渔期,组织会员排查渔船安全隐患,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救生演练,不断增强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海上自救技能。
  虾仔加工中的食品添加剂和环保问题是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玉环坎门渔合联从源头出发,依靠技术革新,在虾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捕捞船上引入烘干设备,直接将捕捞的鲜虾加工成虾干,提高了产品品质,延长了销售时间,使干虾零售价较海捕虾提高141%。仅此一项,每艘渔船年利润可增加30万元以上。目前,已在168艘渔船上进行相关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与此同时,玉环坎门渔合联联合玉环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玉环市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设立海上全产业链移动加工中心,实行“加工中心-运输船-捕捞船”实时对接,在海上即可开展鲜虾收购、蒸煮、烘干、分类、脱壳、装盒等全产业链服务,大大缩短了海上捕捞、运输,陆上加工的时空距离,从鲜虾入仓到出盒装成品只需28分钟,年加工鲜虾可达2万吨以上。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保鲜剂,生产的虾米更新鲜、口感更佳,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地,渔民经济收入成倍增长。此举不仅解决了加工链断档、食品安全、渔船增产渔获贱卖等问题,还探索出了一条渔业捕捞全产业链组团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在产后环节,玉环坎门渔合联鼓励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推广以玉环区域地理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相结合的“双品牌”营销模式,加大电商、微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美誉度。目前,玉环坎门渔合联会员已注册“淘海”“东海渔仓”等多个商标。
信用合作,解融资难题
  一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玉环坎门渔合联与相关机构合作,根据渔合联会员渔船设备、用工规模、捕捞情况等,建立信用等级评级体系,以此作为金融机构授信和担保的依据。
  二是联合涉农金融机构打造普惠金融。与玉环农商银行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会员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渔友乐”,根据信用等级,会员可获得20万-30万元免担保授信,目前已授信1000余万元;与玉环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合作,开展渔船抵押贷款业务,以低于银行基准利率2‰的标准,向渔民发放贷款800多万元,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用足用活政策性保险。与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合作,申请惠渔小额贷款业务,鼓励会员开展互助保险。2017年,共申请资金500多万元,会员参与互助保险实现全覆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