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辑

丰收的锣鼓敲起来

——写给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本报评论员
  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华夏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在这样一个举国庆丰收的时候,我们迎来了首个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
  农为国本。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在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样一个独特的节日,意味深长,影响深远。
  这是一记重锣,再次敲响重农强农的时代最强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降低,但其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从来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如今,中央决定为农民设立这样一个专属节日,再次传递出这一强烈的信号: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各界都应该提高站位,准确吃透中央精神,时刻把振兴乡村、强农富民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汇聚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各级“三农”工作者更要多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谋划、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带着一份责任去落实,带着一种情怀去工作,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凝心聚力,勇往直前。
  这是一声号角,强力吹响各类主体投身乡村振兴伟业的集结号。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各路精英尽可大显身手,献智出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更应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主动发挥好主角和生力军作用。当前,党中央作出战略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空前重视,各类政策大力支持,各种资源纷纷集聚,有40年改革开放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有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带来的巨大市场,“三农”事业前景大好。适逢这样的新时代,但凡有志于在乡村振兴中一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大农业经营主体,都应该敏锐地认识到这个节日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机遇,谋定在胸,踏实前行,乘势而上,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长袖起舞,长袖善舞,长袖欢舞,奋力谱写靓丽篇章。
  这是一首欢歌,热烈唱响乡村振兴大道上广大农民的自豪和幸福。感恩自然,欢庆丰收,这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里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寄托对这方水土的依恋和祝福。今天,就让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走到一起来,尽情展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农民的自豪感。丰收的成果晒出来,丰收的锣鼓敲起来,丰收的歌儿唱起来,让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盛世庆丰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与农民朋友一起,庆丰收,贺丰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