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林业

让林农一亩山赚万元钱

——记杭州市富阳区林业站站长楼君

  一亩山的收益能否达到1万元?这在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站站长楼君看来,只要林农采用林业科学技术,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这位在林技推广领域耕耘了近14年的富阳区林业技术推广首席专家深知:林技推广工作不仅可以改变林农的生产方式,还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传授新模式,让一亩竹山收入上万元
  富阳有竹林面积59.9万亩,居全省第三位,但以前富阳竹林每亩收益仅三五百元,远远落后毗邻县(市、区)。低收益与当地林农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有关。楼君说,当地多数农民认为,挖竹笋会影响竹子的生长,不如直接卖竹材划算。
  为改变这一现状,楼君带领林技推广团队从转变林农的生产经营观念入手,走村入户,宣传竹笋比竹材效益高、挖竹笋不会影响竹林生长的道理。
  如何彻底解开林农的“心结”?根据富阳的自然条件,楼君和技术团队采取竹林分类经营的方法,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低海拔地区营造毛春笋、夏鞭笋、毛冬笋“三笋”丰产示范基地,在中坡地区建设笋材两用基地。“三笋”基地在实施深耕抚育、精准施肥等技术后,鲜笋产量显著提高,亩均收益过万元。
  一直以来,富阳的雷竹笋都采用“覆盖早出”的方式实现高效经营,但连年覆盖易发生竹林大面积衰败,最后近乎绝收。为解决这个难题,楼君带领团队摸索出一套适合富阳雷竹笋产区实际的“退化林改造”方案。长盘镇合作社理事长王治平使用“退化林改造”方案经营雷竹,不仅使衰败的雷竹逐渐恢复,亩收益也从恢复初期的1万元提高到3万元。试点成功后,林农都主动要求对自家的雷竹林实施改造,从而快速扭转了富阳雷竹林的退化现象,实现了可持续经营。
  楼君与技术团队还采取林下套种技术,引导林农在毛竹林下套种竹荪、多花黄精、三叶青等食用菌和中药材,使林下收益每亩超过1.5万元。
  近年来,竹林观光成为富阳林农提高竹林收益的又一个途径。楼君说,富阳通过打造“竹笋节”,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到富阳体验挖笋和品竹笋宴的乐趣。去年,富阳鲜笋产值超过5亿元。
推广新技术,让林农有了“绿色银行”
  这些年,随着市场对香榧的认知度和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遥遥领先于其他干果。
  富阳是香榧自然分布区,也是我省的香榧重点发展县。香榧生产周期长,过去,富阳林农由于对栽培技术掌握得不到位,致使种植的香榧树成活率低、单株经济价值不高。
  如何让香榧为林农带来稳定的收益?楼君到香榧老产区诸暨市学习栽种管护经验,向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专家请教,不断摸索提高香榧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合理施肥、快速形成丰产树形等相关技术。在形成一整套香榧标准化栽培技术后,她先在新登镇林农叶文火的地里建立了示范基地。目前,叶文火的香榧林已投产四五亩,每年青果和香榧加工收益超过15万元。楼君还将成熟的技术成果编印成书向农民推广,这不仅使富阳香榧的成活率超过95%,还提前1-2年结果,进入丰产期后,香榧林每亩收益在万元以上。
  香榧的成活率虽然提高了,但与诸暨等老产区比,富阳林农的香榧收益依然不高。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告诉楼君,富阳林农比较重视香榧的种植管护,但忽视了香榧的加工环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楼君大力推动香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香榧品质。同时指导农民等成熟再采收,实施科学堆沤、标准化炒制等加工工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富阳香榧的品质。楼君说,如今,富阳山区林农每家种十几亩香榧,一年收益就有10多万元。香榧真正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
  为进一步提高香榧林的效益,楼君还大力推广香榧林下套种覆盆子、三叶青、白及等,发展林下生态复合经营。在楼君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常安镇永安农庄的李荣富、洞桥镇的何立平等农户通过发展立体种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香榧美丽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提高了香榧种植综合效益。
  楼君说:“林技推广离不开基层,到山间地头多跑跑、多转转,才能知道林农想什么、要什么。”为此,楼君设立了富阳林农交流微信群,林农在生产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向专家请教。
  此外,楼君还带领团队大力推广柏木、楠木等珍贵用材树种,实施山核桃高产矮化栽培、甜柿新品种无性系繁育示范推广、彩叶树种快速繁殖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林地产出效益,“一亩山万元钱”的林业创新模式如今已在富阳遍地开花。
王鹤 吴世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