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临海5名80后回乡创业

遇见“向往的生活”

  “没想到,还没正式开业,就有人慕名而来。”近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杭州客人,临海东塍镇呈岐农场合伙人之一的孔凌明一直忙碌着,打电话与客人商定食谱、邀请教官为他们做团建活动、为客人定制榻榻米会议室,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个还未开业就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农场是5名80后创办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演绎着乡村版的中国合伙人故事。
  最初的想法缘于2014年的一次无意发现。当时,孔凌明和他妻子王晓芳去小芝看红树林,经过呈岐村时,可以深呼吸的空气、满眼的逼人绿色和错落有致的古朴石屋留住了他们的脚步。作为北方姑娘的王晓芳更是对此向往不已:“如果在这里再建一座美丽的庭院,一家老小,自给自足,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劳动后的成就感,让时间慢下来,享受难得的田园美景……”
  夫妻俩一查,得知该村还是中国传统村落,已在驴友间有一定知名度,而且交通便利,离临海北高速路口和临海火车站都比较近,名声在外的小芝红树林距此也不过8公里。
  此前,作为涌泉“橘二代”,为了帮助父辈打开涌泉蜜橘的销路,孔凌明一直从事电商行业,近年来他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此时机会就在眼前,孔凌明就想试试。
  于是,孔凌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另外4名80后“农二代”,没想到一拍即合。去年8月,5名志同道合的80后决定合伙开办民宿,先行试点配套的农场,用于承办集体团建、公司小型会议或家庭亲子活动等。
  只是,万事开头难。租房就是一道坎。“我们看中的老房子,一幢就涉及四五户人家,而且不少村民早年迁居宁波,跟房主见一面都难。有些村民则思想守旧,宁愿让房子倒掉也不愿出租。”孔凌明说。不过,人心齐泰山移。仅仅一个月时间,5名小伙子就拿下了5幢房子的30年使用权。
  当年10月,呈岐农场顺利破土动工。“那些日夜,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从涌泉开车1小时到农场,晚上6点再回家。真的是天未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回家。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也不累。”孔凌明笑着说。爱好摄影的他,得空还会带上照相机在村里到处走走,然后在微信朋友圈里自豪地推介这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在他的心里,呈岐早就成了他的第二个老家。
  与此同时,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也在为农场奔波中找到各自梦寐以求的归属感:想拥有自己的食品基地的王颖借助有一定知名度的“食之玥”品牌,向北京、上海、深圳高端客户群推广呈岐的高山大米;曾经经营过蛋糕店的李吉,正在开发西点新品种,未来将负责农场的日常经营;一直从事IT行业的卢潇静正在致力于微信推广工作,让更多的网友认识呈岐农场;团队里最为年长的王玲见则代表团队,积极参加市第五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争取各部门和专业人士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农场的知名度……
  看到年轻人的创业热情,纯朴的村民也力所能及地给以帮助。孔凌明始终记得今年6月29日夜晚发生的事。当天半夜下起了大雨,但房屋南面的大面积落地窗还未安装玻璃。眼看雨水就要进屋,屋内的木地板就要受潮,何方志老人半夜摸黑,从山脚下赶到山上,冒雨铺上防水布。
  近10个月的辛苦后,老房子焕然一新。置身新装修的房屋,室外是美丽的梯田、古朴的石墙;室内,现代的投影仪、榻榻米和吧台等设备随处可见,让人安享现代生活的便利,又能饱览浓浓的田园之美。
  这样的环境和生活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已经有不少人慕名前往。面对大家的热情,5名合伙人计划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再开发一幢3层民宿,届时可提供7间客房。“我们向往的生活已经近在眼前,希望也能找到更多的知音,在注重保护的大前提下,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杨红枫 高再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