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衢枳壳药材的种植和初加工规范技术

  •   衢枳壳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以海拔550米以下地区的气候最适宜,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相对空气湿度要达到75%左右。一般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生长良好。发芽时有效温度为10℃以上,在-5℃至-10℃之间,如持续时间短,还不致发生冻害;若气温骤然下降,冰冻持续时间长,则容易遭受冻害。衢枳壳对高温有忍耐力,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气温高达40℃不会落叶,但生长受到抑制。
      衢枳壳虽然适应性强、易管理,但如不精心栽培管理,不了解它的技术要领,也会造成衢枳壳的质量和产量下降。现详细介绍衢枳壳的种植和初加工技术规范。
      一、种植环境
      选择土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红黄壤等土壤,坡度在30°以下,不易发生冻害的平地或坡地,土壤pH值5.0至6.5。
      二、种植技术
      1.种质种苗:必须采自常山胡柚原产地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的良种。选择品系纯正,如“01-7”等,产品质量稳定,没有变异的成年树作为采集接穗的母本树。
      2.种苗培育:(1)砧木:选用枳属枳为砧木。(2)嫁接及嫁接苗培育:在选定的母本树上剪取当年的健康春梢或夏梢为接穗。采用芽接或切接的方式嫁接。
      3.苗木定植:春季或秋季定植,山地株行距(3.5-4.0米)×4.0米为宜;平地株行距4.0米×(4.0-4.5米)为宜。
      4.整形修剪:整形:在苗木定干基础上,第一、二年培养主枝和选留副主枝,第三、四年继续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延长枝,合理布局侧枝群。每年培养3-4次梢,及时摘除花蕾。修剪:保持生长结果相对平衡,绿叶层厚度120厘米以上,郁闭度控制在80%-85%。因树制宜修剪,删密留疏,控制行间交叉,保持侧枝均匀,冠形凹凸波浪状,通风透光,立体结果。
      5.保果(花)与疏果:叶花比在2∶1以下的树应采取保果(花)措施。疏果:按叶果比60∶1-70∶1进行疏果,7月疏除的幼果可作为衢枳壳中药材原料。
      6.水分管理:在花期、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田间持水量60%-80%。旱季、旱冬及寒潮来临前应灌水,雨季及台风季节,应注意排水。
      7.合理施肥:幼龄树在每年3月-8月上旬采取薄肥勤施,8月下旬至10月停止施肥,11月上旬施越冬肥。成年树按施肥方式一年施肥2-3次。施肥重点时期:芽前肥:2月下旬至3月下旬;壮果肥:6月上旬至7月上旬,冬肥:11-12月。施肥注重有机肥的使用,注意平衡施肥,使氮、磷、钾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供应全面,防止缺素症的发生。
      8.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治黄斑病、黑点病、潜叶甲、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蚧类、黑刺粉虱、花蕾蛆等病虫害。小青果采摘前一个月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采收
      1.采收时间:胡柚未成熟果实(小青果)规定在7月份采收,选晴天采摘为宜,采摘的小青果应及时摊置阴凉处或进行初加工处理。
      2.采收方法:将胡柚未成熟果实(小青果),从果柄处摘下,运送至初加工处,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
      四、初加工
      处理方法:(1)晾晒:将小青果自中部横切成两半(对开),切面向上摊放在洁净场所上晾晒,翻晒7-10天至含水量低于10%即可。(2)低温干燥:采用机械设备,将小青果自中部横切成两半(对开),进行低温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取出即可。
      五、质量要求
      1.规格:自中部横切果面直径3-5厘米。
      2.感官特征:呈半球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油胞组织颗粒状突起,部分较光滑,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果顶和果底有明显的花柱残迹和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3.理化指标: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柚皮苷(C
    27
    H
    32
    O
    14
    )含量不得少于 4.0%,新橙皮苷(C
    28
    H
    34
    O
    15
    ) 含量不得少于3.0%,水分≤12%,总灰分≤7.0%。
      4.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规定的标准。
      六、仓储管理
      仓储库房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库房具备防火、防污染、防虫蛀、防鼠、防霉变等设备。
    何伯伟 赵四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